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作者:admin 日期:2019-03-03
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在蒙古四大汗国中,伊儿汗国是个最为年轻,当其他汗国已经传了数代,在领地内站稳脚跟的时候,他才刚刚诞生。
他的寿命也不长久,刨除早期便被兄弟国家吞并的窝阔台汗国外,金帐汗国国祚长达267年,察合台汗国虽然屡屡分裂,竟绵延453年之久,相对而言,他91年的生命,太短了。
在称号上,伊儿汗国的可汗们也很“委屈”,其他汗国,虽然也在名义上是蒙古帝国的屏藩,但在帝国崩溃后,各自独立发展,“金帐汗”、“察合台汗”的头衔也看不出什么低人一等。而“伊儿汗”却明确表示了藩属地位,意思是“附属的汗”、“臣属的汗”[1],无论如何强大,都挂着个臣仆的帽子。
但是,伊儿汗国又是很幸运的,在他灭亡之后,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所淡忘或者唾弃。在伊朗人心中,他是可以和上古波斯帝国、萨珊波斯帝国一样被承认并值得骄傲的政权,是“伊朗诸朝代中的一个组成部分”[2]。
除了他的宗主元帝国之外,没有一个汗国享受到这个评价。
伊朗比中国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也曾经有过显赫的辉煌,在蒙古西征时,他们也遭受惨痛的苦难。
但他们为什么会承认这个外来的政权?那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在旭烈兀及其子孙统治期间,都发生了什么?
当东亚和中亚的蒙古汗国的故事相继讲完,我们可以把目光西移,到西亚,去看看这个似乎与我们的历史并不相干的地方了。
那里的故事,也很精彩。
(一)站在祖父的肩上
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的第六个儿子旭烈兀。而建立的过程,则是旭烈兀领导的蒙古帝国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西征。
蒙古帝国有过三次西征,第二次的拔都西征目标是欧洲,而第一次和第三次西征目标是中亚和西亚。旭烈兀是一个卓越的统帅,但若没有祖父打下的基础,他的伊儿汗国,绝不可能顺利的建立起来。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旭烈兀是站在爷爷的肩上,成就自己事业的。
成吉思汗那次举世震惊的西征,标志着蒙古人走出了东亚,开启了世界范围的“蒙古帝国时代”,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走向。
但这次西征却是由一个贪财小人所引起的。
1218年,成吉思汗为了打通西方商路,派出一支450人的商队前往河中地区贸易。而此时的河中地区,是另一个新兴强国花剌子模帝国的领土。商队到达边境城镇讹答剌时,该城长官亦纳勒术垂涎商队财物,将450人杀死,并没收货物。
从建国开始,蒙古人一直在攻城掠地,西辽、西夏、金朝等等国家都只有挨打的份,何尝受过这样的屈辱?但此时的成吉思汗眼光还是在如何消灭自己的世仇金朝,对于这个严重的事件,他主张息事宁人,派出使团前往花剌子模,与他们的苏丹交涉,希望他惩治罪犯。
可花剌子模的苏丹摩诃末并没有和解的意思,肆意羞辱蒙古使臣,摆出一副“我是强国我怕谁”的架势。
这花剌子模帝国的创始人名叫纳失的斤,是塞尔柱帝国的一个宫廷奴隶,因屡立战功,被封到花剌子模为总督,后自称“沙”,也就是国王。最初的花剌子模只是一座城市(后改称玉龙杰赤),领土只占有阿姆河下游里海与咸海之间的一小片地区。相当长的时间里,花剌子模都是塞尔柱帝国的属国。
1092年,塞尔柱帝国四分五裂,成为一个个小王朝。按其统治地区,分别被称为呼罗珊塞尔柱王朝、叙利亚塞尔柱王朝、统治波斯的克尔曼塞尔柱王朝和统治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
主人失势,花剌子模择木而栖,于1124年归顺当时正强大的西辽帝国,仍然是个小藩属。但从1192年开始,在纳失的斤孙子塔哈施的领导下,花剌子模迅速强大起来,摆脱西辽的控制,并在阿拔斯王朝哈利发的邀请下,攻入伊朗,灭亡了苟延残喘的波斯塞尔柱王朝,被哈利发册封为帝国东部的最高统治者。
1200年,塔哈施之子摩诃末即位,在短短的十几年内,东征西讨,使帝国臻于极盛,掌控着伊朗西部、呼罗珊、阿富汗和河中地等广大地区。1218年蒙古大将哲别消灭西辽之时,又抢先据有直至讹答剌为止的原属西辽的土地。
这个帝国不但幅员辽阔,而且有精兵40万[3],确实有足够的理由自傲。
但成吉思汗却是个专门喜欢和强者对决的人,当他建立蒙古汗国的时候,人口不过百万,军队不过十万。却毫不犹豫的向着有着百万大军的金朝发动进攻。面对着摩诃末的挑衅,无论是出于对尊严的维护还是为了统治的稳固,他都必须接受挑战。
为了西征,成吉思汗暂停了对金朝的攻势,将大量主力部队征调,并在全国范围内征兆60岁以下,16岁以上的男子入伍,可说是不惜血本。
1219年,成吉思汗集结蒙古大军20万(一说15万,尚有争论),对外号称60万,兵分4路,经畏兀儿地向花剌子模挺进。
四路大军中,第一路军由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指挥,攻打讹答剌城;第二路军由长子术赤指挥,顺锡尔河西北攻占昔格那克(也称速黑纳黑,今哈萨克斯坦契伊利东南)、讹迹邗(今吉尔吉斯斯坦乌支根)、巴耳赤邗(今契伊利西北),毡的(今哈萨克斯坦克齐尔?奥尔达东南);第三路由阿剌黑、速亦客秃、塔孩指挥,沿锡尔河东南攻占伯纳克特(一作别纳客,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忽毡(今塔吉克斯坦之列宁纳巴德)。成吉思汗自己与四子拖雷率领主力,以速不台为先锋,渡过锡尔河,通过600公里宽的基吉尔库姆沙漠,直取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罕。
对于中亚和西亚的人们来说,一场浩劫就这样不期而至。
摩诃末在短时间把帝国扩充得极为庞大,但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整合和消化。这一切,被他自己的傲慢所打断,严格来说,他所统治的还是一个少儿帝国,远没有发育成熟,于是,当面对外来压力时,所有矛盾便一起爆发。
摩诃末为首的突厥蛮贵族和她母亲秃儿罕太后为首的康里贵族之间斗争激烈。在很多事情上,他不得不屈从于母族。在如何应对蒙古袭来的问题上,贵族们争吵不休,方案迟迟不能确定,最后的结果,竟然是最为愚蠢的分兵防守——将40万大军分散在各个城镇来消耗敌军。
对于远道奔袭的蒙古军来说,这种放弃迎头痛击的消极防御战略,简直就是把胜利拱手相让。
原本人数处于劣势的蒙古军,面对分散防御的花剌子模军,总是完全占据优势。四路大军无不进展顺利,将一个又一个城市攻破。
1220年3月,成吉思汗和拖雷的中路军攻克河中地区伊斯兰文化中心不花剌城,从而切断花剌子模国新都撒马尔罕和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的交通联系。
5月,蒙古四路大军会师撒马尔罕,已经丧失斗志的摩诃末逃奔伊朗,没了苏丹的撒马尔罕很快陷落。这座早在亚历山大大帝眼中便是“比想象中更为壮观”的都市遭到灭顶之灾。在疯狂的破坏之下,“城中常十余万户,国破以来,存者四之一”。
7月,窝阔台和察合台攻克玉龙杰赤,花剌子模10万守军拼死抵抗,一个街区一个街区的与蒙古军进行巷战,最后全部阵亡。为了报复,这座中亚著名的纺织中心和商贸中心惨遭荼毒。据《世界征服者史》记载:“蒙古人攻下城池,摧毁建筑物,屠杀居民,直至最后整个城池落入他们之手。然后,他们把10万余市民赶到空旷地,将工匠艺人与其余的人分开,儿童和妇孺变为奴婢。剩下的男人分给军队,让每名战士屠杀24人。”
随着玉龙杰赤的毁灭,蒙古人彻底征服了整个河中地区。
但战争还没有结束,敌国的首脑还没有拿获,成吉思汗绝不会停止进军的脚步。为追剿逃亡伊朗的摩诃末,他委任大将哲别和速不台继续进行了4年之久的“西方诸国”征服战争。
虽然1220年,曾经不可一世的摩诃末便在不断逃亡的刺激下病死在里海的一座小岛上。但蒙古军前进的铁蹄仍然没有休止,从1220到1223年,蒙古军先后抄掠北伊朗、阿塞拜疆、东格鲁吉亚等地,反复洗劫巴里黑、马鲁(谋夫)、赫拉特(也里)、徒思(今马什哈德)、尼沙布尔、剌夷、马腊格等大城市。日后伊儿汗国的都城,帖必利斯城(今伊朗不大里士)在献纳巨额战赋之后才幸免于难。
1225年,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返回蒙古高原,在所征服的土地上,他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监治官),实施了有效统治。其中,伊朗、阿塞拜疆等地,日后就是伊儿汗国的主要领地了。成吉思汗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是在为这个现在只有6岁的孙子打基础。
但是,由于留驻军队较少,蒙古人在阿姆河以北的河中地、畏兀儿地尚能统治稳固,对阿姆河以南地区的呼罗珊、祃桚答而等地区就显得力所难及。而摩诃末之子扎兰丁在逃亡印度后,很快便返回了伊朗,开始进行恢复花剌子模的复仇之战。
战争的车轮一旦启动,便难以停止了。
(二)第二块基石——绰儿马罕西征
要说在蒙古帝国强盛时与其对阵的人物中,扎兰丁是相当出类拔萃的。他勇敢坚毅,百折不挠,在花剌子模诸军望风披靡,苏丹摩诃末只知逃跑的时候。他几乎是独自挑起了救亡的重担,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正面迎击,甚至在八鲁湾一战中全歼蒙古军3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失败后,他又孤身一人流亡印度,等到蒙古大军撤退,便返回故乡,开始了复兴国家的战斗。
但是,扎兰丁是个类似于项羽的人物,他善于指挥作战,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却是个政治上的白痴。不懂得如何团结各种力量为自己所用,眼光也相当有限。
在八鲁湾的胜利后,他因为战利品分配不公导致将领离心,数万大军一夜星散,失去了乘胜扩大战果的机会。
而在他从印度返回的复国战争中,他的短视也让一切努力付诸东流。
1223年,扎兰丁从北印度前往伊朗南部克尔曼、法尔斯,次年抵达伊朗西北部剌夷城,宣布恢复花剌子模帝国,并树起大旗招募军队。
虽然花剌子模帝国强盛的时间不长,但必竟也有些根基,再加上蒙古军在各地杀戮甚惨,人心都希望回到花剌子模时期的安定,扎兰丁旌旗所到之处,军队蜂集,很快便有了十几万大军。凭借着武装力量,1225年,扎兰丁攻占帖必利斯,并占领格鲁吉亚首府第比利斯。到1228年,伊朗西部基本上为扎兰丁所占据,他建立了“第二花剌子模帝国”。
但很快,扎兰丁的弱点便暴露无遗,恢复国家后,他毫不考虑蒙古军卷土重来该如何应付,而是忙着与各地统治者争夺地盘、四处杀掠,根本无法团结伊朗反蒙古人的各方力量,导致孤军苦战,疲于奔波。非但如此,扎兰丁对士兵掠夺当地百姓听之任之,拒绝惩处士兵的不法行为。当人民的怨愤,部下进谏时,扎兰丁满不在乎的说:“如今我们是为争夺世界而战,而不是统治世界,在征讨世界时不必保护剌亦牙惕(人民)。只有当我们开始统治世界时,才对控告者给予公正裁判。”[4]
人们之所以支持他,是因为蒙古人的残暴,而他的统治也是残暴不仁,又如何凝聚人心?可以说,一切刚开始,就结束了。
而扎兰丁不管这些,不但对内不能安定,还频频对外发动战争。没多久,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和阿拉伯人便结成联盟反对扎兰丁。在亚美尼亚南部,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也与他敌对。扎兰丁四面楚歌,只等着他最大的敌人来给他最后一击了。
蒙古人自然不会让他失望。
1229年,窝阔台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后, 以大将绰儿马罕为统帅,率3万蒙古军出征伊朗,讨伐扎兰丁。为了做到万无一失,窝阔台汗还颁旨,让各宗王出兵相助。各王公纷纷调兵遣将,术赤原委任的玉龙杰赤达鲁花赤成帖木儿,窝阔台汗封地的怯勒孛剌,拔都麾下的的诺撒耳,察合台的部下吉思勒不花以及代表拖雷的也可纷纷率军参加远征,绰儿马罕的部队迅速扩充到10万人之多。
大军浩浩荡荡开向伊朗,1230年西行至阿塞拜疆。此时的扎兰丁甚至拿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来做一次真正的抵抗,伊朗西部各地诸侯闻风丧胆,各城邑纷纷降服。“两月之间,蒙古军历陷底牙儿别克儿、美索波达米亚、额儿比勒、起剌特等地。未见有一人敢执兵以抗。”[5]
扎兰丁只身逃往伊朗西北部山区阿米德附近,1231年被当地库尔德人所杀,他的残部溃散。“第二花剌子模帝国”如流星一般转瞬即逝。
扎兰丁既死,绰儿马罕的任务便完成了了大半,余下的,便是继续扩大战果。从1231到1241的十年间,绰儿马罕转战外高加索、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小亚细亚,并两度侵袭巴格达,虽然在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穆斯坦绥尔的坚决抵抗下没能破城而入,但也预示了这个已经近五百岁的帝国日后那个悲惨的结局。
1241年,绰儿马罕病死军中,拜住诺颜继任其职,继续征略叙利亚、小亚细亚、伊拉克等地。小亚细亚的塞尔柱王朝实在抵挡不住,交纳四十万第纳尔的赔款换取安宁,从此变成了蒙古帝国的藩属,安条克王国、亚美尼亚王国也有样学样,向拜住派遣使节求和。
至此,伊朗大部分地区和高加索诸国均为蒙古军所征服。只有厄尔布尔什山区、忽希斯坦、伊拉克和胡齐斯坦等少数地区残存。
剩下的事情,就等着旭烈兀来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了。
(三)刺客之国
蒙古帝国被成吉思汗打造成一架必须运转不停的战争机器,到第四任大汗蒙哥执政时,这架机器已经相当庞大,必须用更多的战争来维持运转。
1252年,蒙哥汗将机器开动到最大马力,四面出击,“秋七月,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立征身毒(即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即亦思马因人),旭烈(即旭烈兀)征西域素丹诸国。”[6]
作为大汗的六弟,时年33岁的旭烈兀被委以西征重任。
有意思的是,除了对外扩张,继续祖先功业外,蒙哥汗要亲弟弟西征,还有一个不那么拿得上台面的理由。
那便是,他害怕被暗杀。
在伊朗,有一个神秘而可怕刺客之国,对蒙哥大汗的生命有着极大的威胁,曾经派出400人[7]的超强刺客团欲图刺杀蒙哥。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位可说是当时世界上权力最大的男人不得不每天穿戴连环锁子甲以防不测,也算是窝囊的狠了。
这个刺客之国,阿拉伯语称为“木剌夷”(意为“迷途者”),汉文史料译作“没里奚”或“木乃奚”。是伊斯兰教的亦思马因教派,在叙利亚的亦思马因派被称为阿萨辛派,算是什叶派的极端中的极端。
要说起这阿萨辛派的来历,也算是源远流长。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围绕着哈里发的继承问题,伊斯兰教逐渐分裂成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逊尼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什叶派大加镇压。
压力之下,为了图存只能寻找出路,很自然的,什叶派内部发生分化,形成了两个主要分支:塞德派与伊玛目派。其中塞德派比较温和,也比较接近逊尼派,得以生存。而伊玛目派则比较激进也较为神秘化,坚决反对逊尼派,从中又逐渐演化繁衍出十二伊玛目派、亦思马因派和阿萨辛派,这几派一派比一派神秘、一派比一派激进。
伊玛目是教长之意,十二伊玛目派不承认穆罕默德身后的艾布?伯克尔、奥玛尔、奥斯曼三人的正统性,他们认为,穆罕默德以后正统的教长是十二代,以阿里开始,然后是哈桑、侯赛因、阿里?宰尼?阿比丁、穆罕默德?巴格尔、扎尔法尔?撒迪格等等。此教派认为阿里的继承人移传了阿里身上的一部分神性,故继阿里为教长者不会犯有罪孽,并通晓人类所不可知的神秘,是拯救灵魂的惟一导师。
到了第六代伊玛目扎尔法尔?撒迪格的时候,继承问题出现了麻烦。扎尔法尔·撒迪格曾指定其长子亦思马因为其继承人,后因其沉湎于酒不能自拔而废黜,另立次子穆萨。
但是,有不少教徒谨尊前面的教义,认为教长既受安拉之感应而行事便不会有误,不得反悔,应该以第一次的指定有效。于是十二伊玛目派遂告分裂,其追随亦思马因的一派不承认穆萨的正统地位,奉亦思马因长子谟罕默德为第七代教长,这便是亦思马因派。
公元8世纪到10世纪,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亦思马因派作为什叶派异端的一种,处境非常艰难,只得转入地下,到叙利亚北方的安萨里耶山区秘密活动。
9世纪末,亦思马因派首领欧贝杜拉?麦赫迪派遣传教士到北非活动,经过多年经营,于909年在北非的突尼斯建立了法蒂玛王朝,公元968年,又占领埃及,迁都开罗,自号哈里发。
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曾秘密派遣传道师前往波斯,故在波斯也有相当多的亦思马因派教徒。从而出现了让人闻风丧胆的“山中老人”哈桑?萨巴赫,以及他所建立的刺客之国。
哈桑?萨巴赫原本是阿拉伯也门地区霍麦伊尔部落人,后迁徙到波斯的雷伊城(今伊朗之德黑兰),在此信奉了亦思马因派,成为一方教长。
为了履行其教职,哈桑在波斯各地旅行多年,最后到可疾云城(今加兹尼)安顿下来,并派遣传道师四处宣扬亦思马因派教义,信徒日众。
随着势力庞大,1090年亦思马因派从塞尔柱王朝手中夺取阿剌模忒堡作为大本营,并以此为中心,在里海以南山区险隘处筑百多座城堡,形成一个地势险要、与世隔绝、防范严密、独立的宗教王国。
哈桑持己甚严,严守《古兰经》训教,决不逾越。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因刺杀一名身为库希斯坦长官的亦思马因派教友,另一个子因行为放荡,都被他亲自杖毙,可见其性格之极端。为了保持教派的“纯洁性”和生存空间,哈桑大行刺杀之风,对不利于本教派的权贵,全都采用暗杀手段,致使远人畏伏。
为了培养高效、忠诚和毫不畏死的刺客,哈桑发明了一种让人拍案叫绝的方式。
他在与世隔绝之处修建城堡,其中到处是宫殿、奇珍异宝、美酒佳肴,花园中的美女终日琴瑟歌舞,如同仙境一般。
当受训的刺客即将执行任务前,便会被麻药麻醉后送到这里,醒来则被告知是处于“天堂”,在一周当中,他们纵情享受,极尽欢娱。一周过后,便又被麻醉带出。享受到这样的极乐,刺客们自然想重返“天堂”。哈桑便会告知他们,只要勇于牺牲便能重返。
因而,刺客们无不争先恐后的完成任务,死不旋踵。其效率之高,可说无坚不摧。
也许是因为这种“麻醉教育法”,叙利亚的亦思马因派被称为“阿萨辛”,阿萨辛是一种干草,可用于酿造麻药酒。
塞尔柱王朝、阿拔斯王朝都曾经派兵围剿,但都未能将之消灭,反而被他手下的刺客团刺杀多名高级官员和将领。无奈之下,只得与之和平相处,默认这个宗教国的存在。
1124年5月23日,哈桑?萨巴赫去世,传位于旧友兰巴撒尔堡统将乌米德。
这个乌米德比哈桑有过之而无不及,掀起的暗杀之风更为凛冽,塞尔柱王朝的宰相阿布?纳希尔,巴格达阿拔斯朝的两任哈里发莫斯忒尔、拉施德均被乌米德派人暗杀。以至于从此以后,阿拔斯朝哈里发再也不敢在公众面前露面。
乌米德之后,亦思马因派又经过穆罕默德、哈桑、穆罕默德、扎剌勒丁?哈、阿剌瓦丁?穆罕默德、鲁克赖丁?库沙几任教主。凶悍的刺客团一直横行无忌,甚至伊斯兰历史上著名的英雄,阿尤布王朝的创始人萨拉丁,灭亡耶鲁撒拉冷王国,为穆斯林夺回圣城,并迎战欧洲三名王,威名赫赫,也两次险些命丧刺客团刀下。
可能是横行惯了,到鲁克赖丁?库沙任教主时,面对极盛的蒙古帝国,所有国家都噤若寒蝉,只有亦思马因派敢于捋虎须,派刺客刺杀蒙哥汗,把这个以征服为最高快感的强人彻底激怒了。
1253年,旭烈兀的先头部队两万骑兵开拔,正式开始了征程,踏着祖父曾走过的足迹出发了。
他可能不会预料到,这一走,他将不会再回到故乡,不会再见到自己的大哥蒙哥,并成为蒙古扩张史上最后一个汗国的创始人。
(四)旭烈兀西征
对于历史的误读,总会产生很多神话。
当人们津津乐道蒙古帝国时期,蒙古帝国军战斗力惊人的时候,总是爱拿旭烈兀西征来举例子——他率领着不到两万人马便横扫西亚。
实际上,当时的蒙古帝国幅员辽阔,动员力惊人,蒙哥汗希望旭烈兀铲除亦思马因派,希望他征服阿拔斯王朝甚至埃及,决不会仅给弟弟这么点人马,即使相信弟弟的能力和蒙古军的战斗力也不会。蒙哥汗不是查士丁尼大帝,对为自己开疆拓土的将军吝啬的要命,他给了弟弟所能给的全部支持。
旭烈兀所率的直属部队,是原镇戍喀什米尔和印度的蒙古探马军两万人。在蒙哥汗的命令下,一直留镇在阿塞拜疆的拜住和绰儿马罕的西征军约三万人也归旭烈兀调遣。
同时,按照传统,成吉思汗诸子、诸弟和诸侄的也派部队组成从征军。
成吉思汗次女扯扯干别吉派出自己的儿子不花帖木儿和大将阔阔亦勒该率部队作为西征军右翼。察合台汗国的台古歹儿斡兀立率军组成左翼。金帐汗国别尔哥汗也派出自己两大藩属的部队:白帐汗斡儿答之子忽里,蓝帐汗昔班之子八剌海、秃歹儿斡兀立率大军帮助。
此外,蒙哥汗还为旭烈兀准备了一支由汉人组成的炮手、弩手、火焰喷射手千人队。
各路大军陆续开拔,旭烈兀西征可以调动的军队达到15万之众。[8]
只不过,旭烈兀出发时,先头部队只有两万人,便给人错觉而已。
有了祖父和绰儿马罕当年打下的根基,旭烈兀最初的进军如外出旅游一样轻松惬意。
在阿力麻里,他受到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兀鲁忽乃监国的热情款待;在别失八里等处,行尚书省行政长官马思忽惕以及诸将军也前来拜见,赠送礼物。
两年后,大军抵达渴石(今沙赫里夏勃兹),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阿儿浑及呼罗珊诸将军夹道迎接。
直到1256年,旭烈兀率大军渡过阿姆河,战斗才真正开始。
是年9月,旭烈兀大军逼近亦思马因派诸堡,并开始进攻。刺客之国虽然暗杀之技天下无双,但要明刀明枪的两军对垒,如何是蒙古大军的对手,仅凭着各堡垒的险要勉强据守。
为了避免部下伤亡,旭烈兀遣使劝谕教主鲁克赖丁?库沙毁堡投降。鲁克赖丁?库沙知道这次无法硬抗,派弟弟请降,但要求缓期一年出堡。
这样的缓兵之计自然瞒不过旭烈兀,他拒绝请降,分三路于10月同时发起进攻。首先围攻鲁克赖丁?库沙的宫府麦门底司堡。亦思马因派教徒虽然勇敢,但无法抵挡蒙古军先进的攻城武器,抵抗一个月后,鲁克赖丁?库沙被迫出降,旭烈兀下令将该城堡彻底夷平。
教主投降,其他教徒自然不再抵抗,各地城堡相继开城。旭烈兀斩草除根,将100余座城堡全被毁掉,所有亦思马因派教徒全部屠杀。之后,派兵送鲁克赖丁?库沙去蒙古帝国都城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面见蒙哥汗。鲁克赖丁?库沙到和林后,蒙哥汗拒见,下令将其送回波斯,在途中,这个刺客之国末代君王被押送士兵所杀。
有很多人说亦思马因派是现代恐怖主义的创始人,对其大为挞伐。但却没有看到,亦思马因派算是伊斯兰世界的小教派,备受欺压打击,其激进和极端,很多是被逼出来的。何况其暗杀的目标,都是达官显贵,不是哈里发便是苏丹,最次也是地方总督或者将军,对蒙哥汗的刺杀也应算是反抗侵略。绝不像现在恐怖分子动不动拿老百姓开刀,看起来义正词严,不过是屠杀黎庶的小人而已。与亦思马因派相比,相差何止以道里计!
亦思马因派宗教国覆灭,西征的一大目标已经达到,旭烈兀继续向着另一个目标——阿拔斯王朝前进了。
此时的阿拔斯王朝,是第三十七代哈里发谟斯塔辛统治,虽然早已衰败,但也算是做了500年伊斯兰世界的中心,虎死余威在,对异教徒的傲慢丝毫不减。1257年9月,旭烈兀遣使至巴格达,劝告哈里发出降,谟斯塔辛回信道:你要来进攻巴格达,只会尝到失败。
劝降只是个形式,既然对方拒绝,便刀剑上见真章。11月,旭烈兀再次兵分三路杀向巴格达。
阿拔斯王朝的军队在蒙古军面前不堪一击,纷纷溃败,很快,左路军便占领了罗耳大部分地区;右路军也渡过了小达曷水(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渠)。
旭烈兀率领的中路军到达额塞德城后,再次遣使召哈里发来营投降,虽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谟斯塔辛仍然坚持:见面可以,但蒙古必须退兵。旭烈兀大怒,下令决堤放水,巴格达城外的阿拔斯军统帅哈剌辛豁儿和1万余名士兵被淹死,副掌印官艾伯克率领残军退入城中。
随后,蒙古三路大军进抵报达城郊,将巴格达包围。为了迫使城中投降,旭烈兀在底格里斯河两岸筑堡、修渠,封锁了巴格达的水陆交通。
1258年1月30日,三路大军同时发起进攻,谟斯塔辛征集城中能战之兵7万人死守,双方反复绞杀,战况激烈。经过数日战斗,阿拔斯军损失惨重,巴格达东门又被炮石击毁,渐渐不支。
2月10日,阿拔斯军已经伤亡几尽,城破只是时间问题。谟斯塔辛无奈,只得带领儿子、官员、贵族3000余人出城投降。当初的强硬换来了残酷的惩罚,旭烈兀将哈里发家族全部处死,并纵兵大掠,阿拔斯王朝积蓄500年的奇珍异宝各种财富被抢掠一空,“一千零一夜”的巴格达人头翻滚,血流成河。
想当年,阿拔斯王朝西击拜占庭帝国,东败唐帝国,雄霸世界。都城巴格达是和君士坦丁堡、长安齐名的国际大都市。正是因为其强盛和发达,伊斯兰教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北非、中亚等地为大部分居民所接受,从而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在最后残酷景象下,这个王朝终于宣布灭亡。但他所推广的伊斯兰教却反过来征服了蒙古人——伊儿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都成为了伊斯兰国家,到了今天,当年的征服者和被征服者早已无所分别。
在历史长河当中,胜与负,又有谁说得清楚?
巴格达的陷落使伊斯兰各国震惊不已,尤其是相距最近的叙利亚更是肝胆俱裂。为了避免战祸,叙利亚苏丹纳昔儿派其王子与国相到旭烈兀行营请求臣服。
此时的旭烈兀顺风顺水,一般意义上的臣服已不能满足,他将使者遣回,要求纳昔儿纳土归降。臣服只是做儿皇帝,纳土就连儿皇帝都做不成了,纳昔儿咬紧牙关,决定抵抗。
这个结果正是旭烈兀所希望看到的,于是继续灰兵西进。1259年9月,蒙古军进入叙利亚,先后攻占美索不达米亚北部诸城,渡过幼发拉底河,包围叙利亚北部最大的城市阿勒颇。1260年1月,在激烈的炮火下,阿勒颇城陷落,守军被歼十余万。
此次大胜,使得叙利亚其余城市相继不战而降。4月,蒙古军占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毁城过半。纳昔儿逃奔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叙利亚全境平定。
现在,蒙古军已经站在亚洲和非洲的路口上,再往前,便要进入非洲,将蒙古帝国变成“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了。为了扫除后顾之忧,旭烈兀派军扫荡小亚细亚,击败巴尔干诸国联军。同时,命汉将郭侃渡海,攻陷富浪(即塞浦路斯岛)。
然而,正当旭烈兀准备跨国西奈半岛,进入非洲的前夜,帝国的中心传来消息——蒙哥大汗在攻打南宋时去逝。
作为前方统帅,又是蒙哥汗的亲弟弟,旭烈兀立即下令班师回国,只留下两万军队交给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并负责攻略巴勒斯坦和埃及。
由于消息不畅,旭烈兀此时还不知道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已经各自称汗并大打出手,他的返回,有着明确的回国争取即位的目的。
随着他的撤军,蒙古的扩张时代随之结束,帝国的铁蹄再也没能踏上非洲。而旭烈兀还不知道,从这一刻起,蒙古帝国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他将永远地留在西亚,建立一个载入蒙古史册,也载入伊朗史册的伊儿汗国。
(五)懂事的弟弟
可以想象,从叙利亚班师,风尘仆仆向故乡前进的旭烈兀心中,悲伤、兴奋、焦急,种种情绪五味杂陈。
蒙哥汗对他来说,既是同父同母的大哥,又是有着提拔重用之恩的君主,在其去世时却未能见上一面,怎能不悲伤;自己此次西征,功勋卓著,以武功立国的蒙古,声望已不会比任何兄弟差,在库里台大会上,自己应该是重量级的大汗候选人,这让他如何不兴奋;然而,蒙哥汗死后,帝国的中枢会发生什么,他一无所知,又如何不焦急?!
此时的旭烈兀,归心似箭。
然而,当他进入伊朗的时候,一个消息给他当头一棒,比蒙哥汗去世更让他难以接受——他的另一位哥哥忽必烈和他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已经分别称汗,并且已经两军对垒,打得不可开交。
而作为帝国西北屏藩的金帐、察合台、窝阔台三大汗国,已经明确表示支持阿里不哥了。
统一的蒙古帝国现在已经不复存在,自己作为前方将领和前任可汗的弟弟,该如何决择?旭烈兀相当矛盾。
从感情上来说,无论是阿里不哥还是忽必烈,都是自己的亲兄弟;从法统上来说,两个兄弟都不那么名正言顺,阿里不哥没有召集所有宗王贵族召开大会,而忽必烈更是在汉地召开大会,支持他的宗王贵族更少。
何去何从?
不能排除旭烈兀就没有率兵继续东归,以自己的实力参与到纷争当中的打算,毕竟自己兵力雄厚,有这个实力。
但是,在他返回伊朗的同时,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忽都思率领12万大军攻入叙利亚。留守叙利亚的怯的不花率军迎战,结果在艾因贾鲁一战中,2万蒙古骑兵全军覆没,怯的不花战死。埃及军乘胜进击,占领了叙利亚全境。各地区的蒙古官员被杀,留在叙利亚的一般蒙古居民退到鲁木。
怯的不花是旭烈兀麾下第一骁将,西征以来一直都是先锋,而那两万蒙古骑兵也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一战不仅证明了在孤军奋战的状态下,没有一支部队是可以所向无敌的,而且也彻底打消了旭烈兀东归的念头。
现在后方不稳,回乡又前景叵测,不如留下来。旭烈兀审时度势,做出了明智的抉择——驻兵伊朗,静观其变。
在西征的时候,蒙哥汗给了旭烈兀相当丰厚的军事资本,而在1256年他正式开始战斗的时候,已经以“伊儿汗”发号施令,伊朗、阿塞拜疆、小亚细亚的总督和将军们都服从于他,“其势足以自帝一方”[9]。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遣使向这位兄弟寻求支持,但旭烈兀都不为所动——竞争大汗之位已经不可能,那么,只能从两位大汗中选一个来遵奉。至于尊奉谁,就看你们谁更厉害了。你们去斗吧,有结果通知一声就好了。
他开始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营造自己的独立王国,虽然他没有得到汗廷的册封,虽然在各地还有着应当直属于大汗的行政长官。但现在天下大乱,一切,都听命于我“伊儿汗”吧。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从成吉思汗开始,蒙古帝国虽然实行分封,各子都有自己的汗国。但各汗国的封地仍由大汗委以长官统管,诸子在其封地上只享有一定数量的赋入。其行政权、军事权很大程度还属于中央直辖。若不是这样,帝国的分裂恐怕早就难以遏制。窝阔台、蒙哥时代的伊朗等地,最高军事长官是绰儿马罕,他死后拜住接任,最高行政官是成帖木儿,都是直接受大汗汗廷委任。旭烈兀西征,各地的将军、总督出兵出饷,全是大汗命令。
现在,先大汗没了,新任大汗还没决定。当初的一切行政关系全都乱了套。金帐、察合台、窝阔台各汗国的汗王们一跃而成为自己封地的真正“国家首脑”。原本是大汗的各级官吏,都成了他们的臣属。
可以说,要不是在南宋钓鱼城下,蒙哥汗不能确定原因的突然暴死,伊儿汗国是否会建立,还是未知之数。
但无论怎样,“伊儿汗”旭烈兀成为了这块东起阿姆河,西至地中海,包有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北自高加索,南抵印度洋的土地上的主人。
因为他从1256年便开始自称“伊儿汗”,很多史家把伊儿汗国的建立定在这一年,但这有些牵强。直到1260年,旭烈兀还没有真正算是建立了一个国家,最多只是一个雏形。
这么个尴尬的政权自然不会被人承认,金帐汗国别尔哥汗首先发难,向旭烈兀讨要阿塞拜疆。理由相当充分:蒙古帝国所有的国土都是属于整个黄金家族的,人人有份,除非大汗亲自册封才算是你的。何况,你西征的时候,我金帐汗国出兵相助,总不能白忙。
旭烈兀此时等于是没了家长的野孩子,别说一个堂兄,在两个兄弟决出胜负之前,大汗的话都不听。何况,阿塞拜疆经绰儿马罕、拜住等人经营多年,土地肥沃,城镇繁荣,还有水草丰美的木甘草原,怎能拱手让人。
于是,当忽必烈、阿里不哥一对亲兄弟在帝国东部打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别尔哥汗和旭烈兀两个堂兄弟也在帝国西部大打出手。
1262年,别尔哥汗首先派遣那海率军3万在打耳班与旭烈兀交战,大败而归。而不久,那海折回突袭旭烈兀驻军,迫使旭烈兀仓促横渡幼发拉底河,自己的士兵被杀和落水溺毙的不计其数,差点把本钱全部赔光。
旭烈兀临危不乱,迅速收拢部队,扼要地,守要冲,坚壁清野,不给别尔哥汗以继续扩大战果的机会。
别尔哥汗虽然获得了正面战场的胜利,却无法攻克旭烈兀的一个个城池,折腾半天,阿塞拜疆还是没有到手。两个兄弟乃至他们的子孙从此结下深仇,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中,战争频起,马木留克王朝、拜占庭帝国也被他们拉到各自阵营壮声势。
1264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终于落下帷幕,阿里不哥战败,沦为阶下囚。忽必烈成为了蒙古帝国第五任大汗。
可是,这个大汗有点注水猪肉的味道,成吉思汗册封的三大汗国全都不予承认,这么一来,忽必烈能不能保住面子,就看旭烈兀的了。
刚把阿里不哥囚禁起来,忽必烈便派出敕使,正式册封旭烈兀为“伊儿汗”,指出“从质浑河岸(即中亚阿姆河)到密昔儿(即埃及)的大门,蒙古军队和大食人地区,应由你,旭烈兀掌管” [10]。
毕竟是一个母亲的儿子,血浓于水,旭烈兀立即承认了忽必烈的大汗地位,并庄重的接受了他的册封。在蒙古帝国崩溃的时刻,他至少在名义上留在了帝国版图之内。
在忽必烈眼中,旭烈兀实在是一个懂事可爱的弟弟。
1264年,45岁的旭烈兀终于名正言顺的建国立号,成为伊儿汗国第一任“伊儿汗”,定都于蔑剌哈城(今马腊格)。
一直三缺一的蒙古四大汗国,终于都出现在13世纪的世界版图上。
(六)左支右绌的阿八哈汗
一生的努力,自己却无缘享受果实,这是一个人,尤其是英雄人物最大的遗憾。
这个遗憾,旭烈兀偏偏遭遇了。
1265年2月8日,得到册封,正式成为“伊儿汗”仅一年,只有46岁的旭烈兀便病逝于都城蔑剌哈,把国家留给了自己的长子阿八哈。
阿八哈是一个英勇的战将,在旭烈兀西征时一直在中军跟随父亲,屡立战功。是一个“深肖朕躬”的继承人。
而难得的是,阿八哈也和父亲一样,是一个坚定维护蒙古大汗权威的人,坚持伊儿汗国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当旭烈兀去世,众臣拥戴他登基继位时,阿八哈说:“忽必烈合罕(大汗)是长房,怎能不经他的诏赐就登临[汗位]呢?”[11]
于是,在长达五年的时间中,阿八哈在未取得忽必烈大汗册封认可前,只以“摄政”之名君临伊儿汗国。
伊朗与中国相距万里,阿八哈的这份忠心让忽必烈大为感动,旭烈兀是个懂事可爱的弟弟,而阿八哈是更为懂事可爱的侄子。
五年后,蒙古大汗兼大元王朝皇帝忽必烈的特使抵达伊儿汗廷,“带来了赐给阿八哈汗的诏旨、王冠、礼物,让他继承自己的光荣的父亲成为伊朗地区的汗,沿着父祖的道路前进。”[12]
有了最高指示,阿八哈于1270年11月正式举行登位庆典,“将无数钱财、珍宝和珍贵的服装分赐给后妃、宗王和异密们,以至所有的士兵们都分沾到了好处。”[13]
为了便于统治,阿八哈汗将首都从蔑剌哈迁到帖必利斯城(今伊朗大布力士),以蔑剌哈为陪都。
伊儿汗国正式进入了阿八哈时代,一个并不美妙的时代。
旭烈兀生前的作为,给阿八哈汗留下了两条“既定路线”:
第一,坚决支持忽必烈的大汗汗廷,与反对忽必烈的察合台、金帐、窝阔台三汗国对立;
第二,坚决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为敌,誓要夺回叙利亚并且征服埃及。
这两条方针,把阿八哈汗紧紧拴在了战车之上,无论他是否愿意,他都必须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1265年,阿八哈汗刚开始“摄政”,金帐汗国的别儿哥汗便挑起战火,骚扰伊儿汗国西北边陲,所幸那里原本就是伊儿汗国的防御重地,没有让别尔哥汗得逞。
1270年,阿八哈刚从忽必烈手中得到册封,察合台汗国的八剌汗便率五万大军进攻呼罗珊,兵锋直指伊儿汗国属地马鲁察叶可,沿途不停地焚烧庐舍,劫掠人畜财物,破坏农田庄稼。伊儿汗国的东北边陲一片大乱,损失惨重。
这八剌汗是察合台的曾孙,从备份上来算,是阿八哈汗的堂侄。察合台汗国从察合台去世后汗位动荡,八剌原本是在忽必烈的支持下成为察合台汗的,但在座稳宝座后,迅速倒向了反忽必烈的窝阔台汗海都、金帐汗别尔哥一方。并与海都相约,共分伊儿汗国领土。
阿八哈汗亲自率数万军队迎击,双方对峙于八忒吉斯草原。
伊儿汗国北有金帐汗国,南有马木留克王朝,现在又要面对东北的压力。为了避免决战,阿八哈汗派出使者,希望能和八剌汗和谈,并主动他提出,割让哥疾宁、起尔曼直到申河的土地。
这些土地早年已经被察合台汗国吞并,阿八哈汗此举只是做一个示弱的表示,希望堂侄能够知难而退。可八剌汗根本不相信阿八哈汗亲自迎战,并且也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对于和谈一口回绝。
阿八哈汗无奈,只得打起精神,准备决战。他看出八剌汗轻敌和不明真相,在也里布置包围圈,不时派出间谍麻痹察合台军。为了让堂兄上当,他还使出类似“蒋干盗书”的计策,抓获八剌汗哨探,故意让其得知伊儿汗国军士气低落,阿八哈本人不在军中的情报,然后将其放回。
八剌汗不知是计,率大军长驱直入,在也里一头扎进阿八哈汗的包围圈。阿八哈汗见对方来到,一面切断敌人水源,一面四面包围,强攻猛打。
察合台军远来疲弊,又毫无决战的准备。陷入包围后顿时混乱起来,很快便被击溃。八剌汗麾下大将麻耳忽里阵亡,自己也丢失战马险些被擒,靠着卫士拼死保护才逃出重围。
阿八哈汗为了报复,顺势侵入花剌子模、河中地区并一度深入察合台汗国的首都不花剌,趁机对河中地区大肆破坏。
也里一战,八剌汗主力荡然无存,自己也因为气愤而中风不能理事。察合台汗国中衰,靠窝阔台汗海都的支援勉强维持,从此沦为窝阔台汗国附庸。直到30年后,才在八剌汗之子笃哇手里翻盘,重新振作起来。
这场战争,伊儿、察合台两汗国因为相互的烧杀掳掠遭到极大损失。堂叔侄之间的争权夺利,遭殃的却是无辜百姓。
阿八哈汗虽然胜利,可也不能粉碎东北方向的军事压力,三面受敌的状况仍不能改变。
北部和西北的战事刚刚平息,南面又燃起战火。1277年,一直以光复伊斯兰世界为己任的埃及马木路克王朝苏丹拜伯尔斯进攻鲁木,在阿布鲁斯坦战役中又重创蒙古军。阿八哈汗连忙亲自赶到南线,处死临阵脱逃的将领,率领军队反击,才勉强稳定了局势。
可拜伯尔斯是马木留克王朝历任苏丹中最为骁勇善战的一个,虽然不能一举击败阿八哈汗,但却连年累月的进攻伊儿汗国的属国亚美尼亚王国,并与另一个属国小亚细亚塞尔柱王朝暗通款曲,严重影响着伊儿汗国的利益。
作为“伊儿汗”,阿八哈汗自然不能干挨打不还手。1281年,阿八哈派弟弟忙哥帖木儿率4万大军攻入叙利亚,亚美尼亚国王尼奥三世也亲率3万军队协助。大军前进到霍姆斯时与马木留克王朝军遭遇,双方立即开始绞杀。
蒙古军一度将马木留克军击溃,占据主动,但主帅忙哥?帖木儿却在混战中负伤,只好率中军后退。这一举动使得军心动摇,马木留克军趁势反攻,艾因贾鲁战役后,蒙古军再一次惨败于马木留克军之手。
阿八哈汗原本希望自己能够圆父亲重夺叙利亚之梦,没想到却重温了父亲的耻辱。但他面对金帐和察合台两线的压力,这次失败,使他再也没有余力发动南线的战事了。
阿八哈汗任“摄政”5年,任“伊儿汗”11年,可说是过着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生活,东挡西杀连年征战。这已经让他不堪负重,而平日里经常性的酗酒,更让他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1282年,49岁的阿八哈汗因暴饮猝死,只比父亲多活了3年。
因为是猝死,伊儿汗国的内乱不可避免的开始了。
(七)叔侄相争——帖古迭儿汗与阿鲁浑汗
阿八哈汗留给继任者一个巨大的问题,他是猝死的,没有留下传位诏书。
虽然“伊儿汗”的继位名义上要蒙古大汗的册封,并要有“库里台大会”的推举。但从旭烈兀开始,已经有了前汗指认继承者的制度,传位诏书是至关重要的。
阿八哈汗既然没有指认继承者,有实力的亲人们便只能明争暗斗了。
有汗位继承资格的,是阿八哈汗的两个弟弟帖古迭儿和忙哥?帖木儿以及阿八哈汗的儿子阿鲁浑。朝中的重臣,各地的总督,领军的将军们分别归于三人麾下。
眼看要上演“三国演义”,忙哥?帖木儿倒是很体谅弟弟和侄子,很快便追随自己的大哥阿八哈汗,猝死了。
这样一来,帖古迭儿和阿鲁浑这对叔侄提前进入了决赛。在争取各方面支持上,帖古迭儿因为常年领兵,军事游牧贵族大多倾心于他,凭借着“枪杆子里出政权”,终于击败侄子而登基,成为第三任“伊儿汗”。
1282年,帖古迭儿在首都帖必利斯城举行了盛大的继位典礼,为了获取人心,他大慷其慨,将“储存的财宝取来,分赐给后妃、诸王、异密们和贫困者们,在全体军队中每个士兵分得一百二十第纳尔。”[14]
这么丰厚的赏赐,汗国从上到下都一片欢腾,但有一个人却高兴不起来,这便是阿鲁浑。
身为阿八哈汗的儿子,阿鲁浑有一万个理由认为父亲是要把汗位传给自己的,只不过因为猝死而没有交代,结果让叔叔捡了个便宜。
自己虽然不如叔叔有实力,但也有足够的本钱争一回。阿鲁浑拒绝朝祝帖古迭儿继位庆典,并开始积极准备力量以武力相争。
一年后,认为准备就绪的阿鲁浑举兵反叛,和叔叔兵戎相见。可是,大多数将领本就支持帖古迭儿汗,再加上他当初的巨额赏赐,没有人愿意帮助阿鲁浑。势单力孤的阿鲁浑勉强挣扎几下,便战败被擒。
支持帖古迭儿汗的将军们都强烈要求处斩阿鲁浑,以绝后患。但帖古迭儿汗感到杀死自己的侄子是很不仁慈的行为,犹豫不决,只是把阿鲁浑囚禁起来。
政治斗争一向都是你死我活,留下敌人不但对自己将来不利,更会让追随者感到不安全:要是以后阿鲁浑东山再起,我们怎么办?
诸将或怨或愤,开始对帖古迭儿汗离心离德。
而帖古迭儿汗并没有感到自己坐在了火山口上,还以为内乱平息,开始进行对外邦交。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与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修好,结成同盟。
这对帖古迭儿汗来说,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已经改信伊斯兰教,自称阿合马。既然都是“穆斯林兄弟”,为什么不能和马木留克王朝和好呢?
可这个决定对其他蒙古贵族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当初,就是马木留克王朝杀死了怯的不花将军和两万将士,夺走了叙利亚,后来又屡屡挑衅,打败忙哥?帖木儿的讨伐军,杀死了很多蒙古人。你怎么可以因为信仰便忘记这个深仇呢?
几乎是一夜之间,帖古迭儿汗成为蒙古社会的众矢之的,没有人再愿意服从他了。
帖古迭儿汗的失误,使得原本已经注定终身与铁窗相伴的阿鲁浑有了出头之日。支持他叔叔的将军们都将他视为结束帖古迭儿汗“倒行逆施”的希望,大将不花首当其冲,将他释放,并自愿帮助他夺回汗位。
1284年,阿鲁浑再次举兵叛乱,这一回,形势逆转,所有的将军都站在他一边。在位仅两年零三个月的帖古迭儿汗众叛亲离,成为阶下囚。阿鲁浑不像叔叔一样有妇人之仁,下令将帖古迭儿汗处死。
杀了叔叔,阿鲁浑便是新的“伊儿汗”了。但他和祖父、父亲一样,在得到蒙古大汗诏封之前,坚决不肯继位,仅用“摄政”之名执政。直到两年后,元世祖忽必烈的使者“带来诏敕如下:册封阿鲁浑继承其父为汗”[15],阿鲁浑才正式以“伊儿汗”之名行使统治权。
新官上任三把火,阿鲁浑汗首先任命了犹太人撒菲?倒刺为宰相,整顿财政。在他之前,伊儿汗国的宰相是苫思丁?志费尼,是历旭烈兀、阿八哈、帖古迭儿三朝的老臣,德高望重。但对于竭泽而渔式的统治方式并没能有效地阻止,始终难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宰相,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不过他的弟弟阿老丁?志费尼却是大史学家,《世界征服者史》的作者,倒使得哥哥名留青史。
而撒菲?倒刺却是一代名相。上任后,他禁止军事将领们轻视法庭的判决,抑制粮食征收官吏对人民过度的征收,并增加慈善机构的基金,鼓励和资助文人学士。尽一切努力用正规的民政管理来代替纯军事统治。
阿鲁浑汗对这位宰相极为信任,将一切行政都交给了他,自己则专注于对外关系。
有了叔叔的前车之鉴,阿鲁浑汗全面恢复对马木留克王朝的敌对,获取贵族和将军们的支持。但是,西北的金帐汗国,东北的察合台汗国给他的压力一点不比给他父亲的压力小。为了对付马木留克王朝,他必须有自己的盟友。
从旭烈兀西征开始,蒙古人便不自觉的和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成为了“盟友”。安条克、亚美尼亚等基督教国家都成为其藩属,一起对伊斯兰看世界开战。可严格意义上的盟约关系却没有建立。
阿八哈汗时,教皇克勒门四世、格列高利十世、尼古拉斯三世都派来使节前来修好。但只是希望伊儿汗国的蒙古人皈依天主教并保护东方的基督教徒,而对于与伊儿汗国缔结军事联盟共同打击马木路克王朝的倡议并未响应。
两者有着共同的敌人,但却不能共同进退,而马木留克王朝的盟友金帐汗国却实实在在给了伊儿汗国极大的压力。
阿鲁浑汗决定把这个境况扭转过来。
1285年,阿鲁浑汗致函教皇霍诺里乌斯四世,向西欧基督教国家提议两面夹攻马木留克王朝,没有得到回音。
见书信不能表达诚意,1287年.阿鲁浑汗派出景教徒拉班?扫马和麻古思正式出使西欧,向法王腓力四世、英王爱德华一世以及新任教皇尼古拉斯四世呈递礼物和书信,倡议西欧基督教国家共同行动进攻马木留克王朝。为了谈判成功,阿鲁浑汗甚至承诺:只要伊儿汗国和西欧同盟军攻占耶路撒冷,他就接受洗礼,改信基督教。
可是,教皇和各国国王除了给了使节应有的礼遇,并回赠了很多礼物之外,没有一个人答应阿鲁浑汗的请求。和欧洲联盟的希望彻底成为泡影。
阿鲁浑汗无奈,只能用守势面对马木留克王朝,终其一生也没能起兵攻入叙利亚。这也是他命运不济,此时西欧的教皇和国王们早就没有了东征的兴趣,再加上因为拔都西征残破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早就对蒙古人不放心的他们自然不会响应阿鲁浑汗的请求。
这个死结,阿鲁浑汗注定无法解开。
在统治汗国的7年中,阿鲁浑汗除了内政外交,最关心的还有一件事,那便是修习瑜珈方术,以求长生不老。为了这个目的,他在众多方士的指引下,每日服食金丹。
在中国的历史上,为了长生而吃仙丹最后导致暴死的帝王不胜枚举,可惜阿鲁浑汗远在伊朗,不知道这些典故。结果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在盛年便被金丹搞的体虚多病。
1290年,只有32岁的阿鲁浑汗便重病不起,一直反对他内政方针的将军们趁机发动政变,逮捕处死了宰相撒菲?倒刺。而在同一年,金帐汗国的忙哥帖木儿汗率军一万由打耳班攻入伊儿汗国进行骚扰。
虽然内忧外患,可已经病入膏肓的阿鲁浑汗对这一切都已无能为力。
1291年,33岁的阿鲁浑汗因金丹淤毒而死,国家的烂摊子,只能交给后人来打理了。
(八)否极——乞合都汗与拜都汗的统治
阿鲁浑汗暴死,宰相撒菲?倒刺又在政变中身亡,伊儿汗国的中枢顿时混乱不已。
混乱的中枢,必然导致汗位的传承再度晦暗不明。
为了帖必利斯城中的那个宝座,阿鲁浑汗的弟弟乞合都、拜都和他的儿子合赞形成三大阵营,再次掀起血风腥雨的斗争。
以能力来说,乞合都、拜都二人都是庸懦无能,沉溺酒色之徒,而合赞在父亲在位时任呼罗珊总督,治军严谨,为政持重,是个非常有能力的王子。
有能力本是好事,但在争位上反而成了弊端。那些发动政变的将军们所希望的,并不是一个有所作为的明君,而是希望一个能让他们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得庸主。他们都“畏合赞之性严,亦不欲奉之为主。”[16]
合赞首先被淘汰出局,剩下便是乞合都和拜都了,而从实力的强弱来看,拜都势单力弱,乞合都是小亚细亚的总督,相对实力更强。
于是,乞合都便在这种荒唐的竞争下,以他的无能和昏聩获胜,成为伊儿汗国第五任“伊儿汗”。
这样获胜,属于意外之喜,乞合都汗依俗在宫廷宴乐一月,大发赏赐,以至于宫中府库“至是因赏赉为之磬。前此诸汗所保存之珍宝,概为乞合都分赐诸可敦妃主。”[17]
宴饮之后,乞合都汗便开始了骄奢淫逸的统治。他将一切政务都委托给宰相宰相撒都只罕,自己只顾着寻欢作乐,四处搜寻美女充填后宫,甚至强暴大臣的妻女,以至于贵妇人们噤若寒蝉,都不敢靠近宫殿。
而撒都只罕作为宰相,大权独揽,卖官鬻爵,收受贿赂,培植私党。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
这对君臣各取所需,都很快乐。但这时的伊儿汗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开始,所奉行的财政政策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那便是“竭泽而渔”。
在土地税上,租额为收成的五分之一、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不等。同时,对游牧民征收的每年每种牲畜征收的百分之一税,也被扩大到伊朗和阿塞拜疆定居的农民和市民之中,变为人头税。以往阿拔斯王朝规定的仅非穆斯林缴纳人头税,而伊儿汗国在伊朗和伊拉克所有男丁中一律征收人头税。
正税已经如此苛刻,其他赋税也多如牛毛,如非常税、军需税、供养驿使税、官吏开支税以及果园税等等,大大小小竟有45个赋税名称。
除税率高、税目多之外,更重要的是,伊儿汗国的税制不稳定。经常一年内几次强征同一赋税或者提前预征几年的赋税。
再加上伊儿汗国实行原始的“扑买”制即包税制,它的实行使包税者肆意课敛、巧立名目、专横跋扈。很多税收没等到到达国库,便先进入了包税者的腰包。
阿八哈汗、帖古迭儿汗时内外战争频仍,需要大笔军费,自然不能改变这种制度。阿鲁浑汗时,任用宰相撒菲?倒刺,对此财政制度进行了相当整顿,但撒菲?倒刺并不能真正改变这种境况,只能使之缓解一下而已,随着他的被杀,一切都回到了原样。
到了乞合都汗,登基时的滥赏已经把国库掏空,他自己又挥霍无度,当时国家收入每年为一千六百万第纳尔,日常开销需要七百万,剩下的全部归他使用仍然不够。国家只能靠举债度日,宰相撒都只罕一上任,便借债五百万以度过危机,到后来,已经到了不借债连可汗日常饭食都不能保证的地步。
财政即将崩溃,外患又接踵而至。马木留克王朝苏丹阿失剌甫于1291年攻克十字军在西亚的最后一个据点,将叙利亚的西欧人完全驱逐出境,并引兵进攻蒙古军在亚美尼亚据守的哈剌特罗堡,驻守在这里的蒙古军全部战死。
与此同时,察合台汗国也攻入呼罗珊地区,伊儿汗国军只能驻守城池,听任敌人在乡间烧杀抢掠。
面对如此局面,必须缓解财政危机,才能整军备战,御敌于外。宰相撒都只罕想出了一条妙计:效法元朝,发行纸币——也就是“钞”。
这个想法告知了乞合都汗,这位可汗也拿不准是否可行。便向此时留驻伊儿汗国的元朝丞相孛罗咨询,孛罗如实相告,说“钞”就是盖着皇帝大印的纸,可以用来做货币使用,而将金银收归国库作为“钞本”,只要钞本保持不动,“钞”就相当坚挺,和金银一样。
乞合都汗和撒都只罕并没听懂“钞”的运作流程,但听说可以拿纸当钱用,又可以把大量金银收归国库,便大喜过望,决定发行纸币。
1294年7月23日,乞合都汗宣布诏令,印造纸钞。9月12日在帖必利斯城发行纸钞,同时颁布诏令:凡拒绝纸钞者立即处死。
伊朗的人们本就习惯了用银币,从来没见过“钞”,但因为害怕被处死只好接受。
发行纸币,本应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乞合都汗因财政枯竭,强制推行纸币,只是为了聚敛金银。这种饮鸩止渴的财政新法,纯属超经济强制的财经掠夺。因而新币甫行,国内市场即现乱局:纸币泛滥、通货膨胀、商业萧条、物价飞涨、市民骚动。
市场上,人们拿着纸币,什么也买不到。为了生存,暗地里仍用银币购物,但一旦被发现便会被处死,市场贸易又退回到原始的物物交换状态。为了逃避使用纸币,首都帖必利斯的居民大量逃亡,城市几乎荒废。
看到这种情况,乞合都汗无奈,只好停止了发行纸币,新钞法仅仅施行两个月便以失败而告终。
经过这场闹剧,乞合都汗的声望更下一层楼,原本支持他的将军们也希望这位庸君早日下台了。
1295年4月21日,乞合都汗在木甘草原“巡幸”时,被将领脱合察儿所杀,在位不到4年。他的弟弟拜都在部分将领的拥戴下于同月即位。
拜都汗只是一个傀儡,根本稳定不了哥哥留下的乱局,伊儿汗国更加衰乱。
在乞合都汗胡作非为而拜都汗无所作为的时候,他们的侄子,阿鲁浑汗之子合赞一直在积蓄力量,并着手镇压河中地区行政长官阿儿浑之子捏兀鲁思的叛乱。
当乞合都汗被杀拜都汗继位的动乱时刻,合赞已经平定了捏兀鲁思之乱。捏兀鲁思甘心为他服务,帮他夺取汗位。呼罗珊、河中、小亚细亚等地都已经为合赞所控制,作为阿鲁浑汗之子,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让汗国的动乱和衰落继续下去而坐视不管。
拜都汗的宝座还没有坐热,合赞便兵进伊拉克和阿塞拜疆,10月攻克帖必利斯城,拜都汗在逃亡路上被杀,只做了不到6个月可汗。
踏着叔叔的尸体,合赞成为伊儿汗国第七任“伊儿汗”。这样的景象,伊儿汗国的臣民早就习以为常。他们并不在乎可汗是如何登基的,他们只关心,新可汗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九)前进的车轮要用血来润滑
坐在帖必利斯城的宝座上,合赞汗的心境与他的前任大不相同。
从阿八哈汗开始,历任伊儿汗与其说是一个国家的首脑,不如说更像军事统帅。他们并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战争,进攻的或防御的战争。只有在国库空虚的时候,他们才会考虑如何更多的榨取民脂民膏。
再这样统治下去,旭烈兀家族还能走多远?
合赞汗知道,自己必须要改变这一切,他注定要成为一个前所未有的伊儿汗。
成为这片土地真正的统治者和管理者。
这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而在向拜都汗发起挑战之前,他就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
他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以合赞的军事和政治实力来看,能在几个月时间便打败叔叔夺取汗位原本是不可能的。
政治上,拜都汗是被众将拥戴而成为可汗的,在法统上毫无问题;军事上,合赞远不能控制绝大多数军队,更多的将军并不倾向于他。
可他偏偏成功了,而且相当迅速。
奥妙,就在于1295年6月19日,在剌尔谷地进行的一次受洗仪式。
在这个仪式上,合赞,这个地道的蒙古人,原本的佛教徒,宣布信仰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
这一举措,使得合赞改变了伊朗人心中“我们被异教徒统治”的观念。外来政权的统治者,从他开始,接受本土的意识形态。
对于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穆斯林的伊儿汗国来说,臣民们早就希望有一个穆斯林君主来统治他们。合赞汗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认真的虔诚的穆斯林,但他的确从这个皈依中看到了实质性的政治利益。”[18]
而拜都汗在这个问题上棋差一着,他是个基督教徒,并且一继位便委派了很多基督徒官吏。
可想而知,当合赞向着帖必利斯城进军的时候,会是何等的众望所归,而拜都汗又会是何等的众叛亲离。
进入帖必利斯之后,合赞汗第一件事,便是宣布以伊斯兰教为国教,不再奉行历任伊儿汗所推行的宗教宽容政策,排斥基督教、佛教、犹太教大臣。拆毁帖必利斯、巴格达和汗国其他各地所有的基督教堂、犹太教堂和佛教寺庙。甚至毅然拒绝哈敦和异密们的劝告,毫不留情地毁掉其父阿鲁浑汗修建的供有阿鲁浑画像的佛教殿宇。
一时间,汗国各地,伊斯兰教徒们欢欣鼓舞,而其他宗教的教徒则备遭迫害。尤其是基督徒,伊儿汗国大主教麻古思年事已高,在阿鲁浑汗时代很受尊重,出使过欧洲。现在也被逮捕遭到毒打,幸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二世求情才留下一命。主教尚且如此,至于普通的基督徒更是惨不堪言。
称汗不到一年,合赞汗便获得了以往历任可汗所不能获得民心,统治根基空前稳固。这使得任何反对者都毫无可能获得成功。
合赞汗即位不久,旭烈兀第三子玉疏木忒之子速该和万夫长巴鲁来因不满他信仰伊斯兰教,起兵反叛。合赞汗委派捏兀鲁思率军平息,处死巴鲁来、速该,并清除与此相关连的蒙古将军秃列克、鲁迷失、扯里克以及宗王也先?帖木儿。
次年2月,成吉思汗兄弟哈撒儿的后代阿儿思兰举叛,叛军规模庞大、实力雄厚。合赞汗以行猎为名,引军征讨,阿儿思兰败死。
不久另一宗王亦里答儿也因谋叛被处死。合赞汗“一月间凡杀宗王五人,叛将三十八人。”[19]
蒙古贵族中反对伊斯兰化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反伊斯兰化的势力没有了,但身边的伊斯兰大臣们却还希望合赞汗保持从旭烈兀开始的分权制度,并不希望有一个集权于一身的可汗。这对打算进行大改革的合赞汗来说,也是不能容忍的。
一起接一起的大狱在合赞汗的汗廷中上演了。
拜都党附案:合赞汗以曾经依附拜都汗为名,处死大将坤竹克巴勒、扯扯克,并消灭最忠心于拜都的斡亦剌惕部,使斡亦剌惕部万户长塔儿海率领一万八千户游牧民叛走叙利亚。
脱合察儿案:脱合察儿是杀死乞合都汗的凶手,合赞汗即位后,他虽然宣誓效忠,但其“性多疑而好乱”,势力还很庞大。这么一个杀死先可汗的人,合赞汗自然一百个不放心。于是以此为罪名处死脱合察儿,并剪除其党羽。
捏兀鲁思案:捏兀鲁思是河中地区的行政官,其家族树大根深,曾经多次挑起叛乱。但在合赞汗争位的时候,捏兀鲁思居功至伟,立下汗马功劳。合赞汗即位后,其自恃功高,专横跋扈,为所欲为。合赞汗不露声色,在一次朝会上,突然发难,逮捕处死捏兀鲁思的所有党羽。并立即发兵攻打正在呼罗珊统兵的捏兀鲁思。捏兀鲁思走投无路,被抓获后处死,他的整个家族被斩尽杀绝。
巴勒图案:巴勒图是鲁木地区的统兵官,与其副手速剌迷失为汗国防御南部边陲。但二人统兵多年,军队几乎成为私兵,鲁木也几乎成为独立王国。合赞汗以雷霆手段将二人处死,并挫骨扬灰。
一连串的杀戮,汗国大小贵族毛骨悚然,再也不敢对合赞汗有任何不臣之心。在众多老面孔变成死尸的同时,一个又一个合赞汗的心腹占据了汗国的重要位置。
他的贴身将军木来被任命掌管迪牙别克儿和迪牙剌必阿两州,纳邻负责管理呼罗珊和祃桚答而的财政,他的胞弟合儿班答统管呼罗珊,妹夫忽都鲁沙掌管鲁木和阿儿兰等地。
1297年底,大换血基本完成。
1298年,大学者拉施特被合赞汗任命为宰相,这个日后史学名著《史集》的作者,将成为历经三朝的名相。
他将辅佐合赞汗进行伊儿汗国全面的改革。君臣合作之下,一场大变革的风潮,将要席卷这个被内忧外患所笼罩的国家。
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合赞汗的作为是缺乏宽容精神的,是残暴不仁的,但是为了让国家繁荣昌盛,合赞汗是别无选择的。在那个时代,无论皇帝、国王、苏丹还是可汗,要做出一番事业,都要用血腥的手段。
人类需要成长,我们不能苛责古人,就如未来的人不该苛责我们现在一样。
历史的车轮总是要用鲜血来做润滑剂才能滚动,只不过,有时向前有时向后。
当车轮是前进的时候,那些被迫害的“异教徒”,被处死的政敌,只能算是必要的代价了。
(十)合赞汗的大改革
人才是一切行政的基础,无论什么样的政策,都要靠各级官吏一层层的推行下去。既然人的问题都已解决,改革便一路顺风了。
为了令行禁止,加强集权。合赞汗首先改革官制,实行两相制。让两位宰相并存,而职务没有明确的规定,互相牵制,避免宰相弄权架空可汗。
随着大权独揽,涉及各方面的改革诏令从帖必利斯城发出,迅速在全国推行。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改革的前提是要百姓信任政府,而政府让百姓信任的最好方式,不外乎整顿法制,实行法治。
合赞汗改革蒙古习惯法,根据《古兰经》及伊斯兰法重新确定严密的法律以改变伊儿汗国前期伊斯兰法和蒙古札撒两种法制并存、混乱、对立的状况。同时,实行司法独立,禁止军政要员以不正当的理由和途径干扰伊斯兰教法官(哈的)和教长(伊玛目)审理案件,改变地方行政长官与法官共掌司法的局面。
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关系国家根本,而种粮食的农民便应该得到重点保护。
合赞汗禁止达官贵人的仆从恃强凌弱,欺压农民,规定各州上缴的鹰豹数额和人员,不得以围猎围名侵害庄稼;禁止文武官吏劫掠农民的耕牛和种子;禁止以粮食作牲口饲料,凡夺走农民的东西,一经查明,除归还原物外,轻以责骂,重则棍笞。他还告诫蒙古军将,爱护穆斯林妇孺要如同爱护自己妻儿一般。
农业的生命线是水源,重农就要大力兴修水利灌溉工程。从自然环境来看,伊朗气候干燥,缺乏水力资源,合赞汗先后修筑上合赞渠、下合赞渠、合赞河等灌溉工程,并在大部分州开凿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在合赞汗号召下,各将领、贵族纷纷在自己采邑领地内兴修水利。作为宰相的拉施特更是主修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拉施特渠”,可灌溉12个村落。
同时,合赞汗按水利灌溉条件的优劣将土地分为三类,给民垦殖。规定耕种荒废的熟田者,第一年政府豁免田租,第二年上缴田租的三分之一,第三年交纳田租的四分之三。而只要农民缴纳法定的租额就可在荒废的私有领地上自由耕作,开垦的荒地可永远转归子孙或可转让他人。自愿迁移到荒芜地区进行开垦的移民可免除捐税。
当然,保护农业仅靠鼓励垦荒发展水利还远远不够,关键是税收不能过重,压榨不能过苛。合赞汗痛下杀手,改革税制,废除那种竭泽而渔,并有利于包税人中饱私囊的包税法。下令所有包税人都不得再进行收税,如果发现,州长官就将被处死,而包税人将被砍掉手臂。
然后,他重新普查全国人口,编制户册以作为新赋税体制下向农民征税的唯一依据。固定税目和税额。在合赞汗的赋税改制法令中,为实行春分、秋分两次征税法。税收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到地方各村负责征收。税收人员不得多征,纳税人不得拖延,违者罚打七十棍。
税额由中央派往地方的文官对当地人口、土地和财产进行核实、登记造册,一经确定,不得更改,不得擅自征税。
为了晓谕全国,合赞还将新税法,铭刻在木板、石板、铜片、铁片或石膏板上,放在村落入口处或清真寺、礼拜堂甚至牧民的草地上,张榜公示。
农业发展可使国家稳定,而商业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庶。为繁荣商业贸易,合赞汗新建帖必利斯郊区,设置商队客栈、手工工场和集市,以此招徕外国商人。对于本国商人,工商税由以往的百分之十减为百分之五,在胡齐斯坦完全取消商税。而对于外国商人,则对关税的征收实行严格的管理,固定征收关税的地点;实行税官公示法,在要津之地树立石柱,将关税征收人员的姓名和征税项目铭刻在石板上,称之为“公正裁判的石板”。
除减免商税外,合赞汗派遣10000名军士驻守要道,保障商旅安全和商贸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居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同时规定:商旅路过该村或牧地,由该地区居民负责商旅安全。凡结伙同行的商旅如遇强盗,必须同心协力搏斗追击。否则,有责任替同伴偿命和赔偿财物。凡臣民与强盗为伍,一经查明,格杀勿论。同时鼓励臣民举报、认证,有功者授予“答剌罕”(自由自在的人)免征赋役。
国家有了良好的农业,发达的商业,而如果不能防止外敌入侵,这一切都会在瞬间毁于一旦。
军队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以前的伊儿汗国军,具有亦军亦牧的民兵制特点,军队基本上无粮饷供给,总是靠战争获得财富。而随着对叙利亚战争不断失利,伊儿汗国基本上转入防守,这就阻断了军队从战争中取得丰厚战利品的财源,给养出现困难。
合赞汗原本打算军队完全由国家供养,由国库统一发放军粮,但军粮供应的各个环节问题丛生,引起蒙古军官和供粮的包税人、地方官员之间严重对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军队的给养问题。
于是,他干脆彻底改革军制,实行军事采邑封地制。
所谓采邑封地制,就是军队以千户为单位分封土地,受封者战时服骑兵兵役。受封千户者(即千户长)提供一千名骑兵,千户长以抽签的方法把土地再分赐给百户长,百户长依此分给十户长,十户长把土地分成小块份地封给蒙古军户,蒙古军士则役使该份地内的农户进行耕作。
虽然是封地制,但受封者只是名义上的土地所有者,实际上只能获得自己领有土地上的并由国家规定的赋租,受封者不支配和管理土地,直接耕作土地的是农民。受封领地范围内的国有村庄、荒地以及以往属于某主人的荒地,可由军队利用战俘、奴隶耕种,收获物的十分之一归土地所有者,余者属于士兵及其农民。如若农民不愿从事耕作,只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租税后,封建领主不得强迫其耕种土地
这样一来,不但军队的给养可以保证,还使得农民不至于被无端侵害,得以安心发展生产。
为了改革的顺利推行,合赞汗殚精竭虑,“从早到晚他一人独自坐着,亲自处理摆在他面前的每一诏书、敕令”,除了上述各种新政之外,他还建立严格的国库制;整顿拨付供应大帐御膳和酒的经费;整顿拨付给哈敦们和各帐的膳食费;废除雍冗的玺书和牌子;禁止以强迫手段将女奴送入酒馆,由政府赎回放良;鼓励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编撰“合赞历法”……
很快,“至那、摩至那、忻都斯坦、突厥斯坦、客失米儿和钦察草原、斡罗思和富浪、密昔儿和叙利亚,在所有情况下,所有的人们考虑到他的威严、治国之才,能力和卓见远识,全都颂扬起他来”。[20]
这个只有二十多岁的汗王,仅用几年时间,迅速将伊儿汗国从衰乱带向繁荣,也从他开始,蒙古人和波斯人逐渐合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伊儿汗国也成为伊朗人所承认的“波斯王朝”。
(十一)泰来——“统治的最优秀的典范”
国计民生就如一棵树苗,而统治者则如园丁。园丁若是放任不管,树苗依靠自然力,也会成长生存,而如果园丁精心照料,就会茁壮成长。最怕便是横加摧残和拔苗助长的行为。
合赞汗的改革是对伊儿汗国这棵树苗进行了精心的施肥培土,获得丰硕的果实也就在预料之中。
大片的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节节升高,仓廪充实。棉花、柑桔、无花果、椰子、柠檬、椰枣、桃、李、梅、杏、石榴和桑都成为伊儿汗国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尤其是品种多样的葡萄,多达百种之多,远销各地,甚至出口到中国。
有农业的发展作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大为繁盛。
突厥曼州的科尼亚、西瓦思、凯撒里亚等城市出产“世界最精美的毛毡,兼制极美极富之各色丝绸”;大亚美尼亚阿儿赞干生产“世界最良之毛织物”;格鲁吉亚“产丝甚富,制种种金锦丝绸”,摩苏尔是“一切金锦同丝绸名曰毛夕里纱”的产地;巴格达的纺织业极其发达,生产金线丝绸和绣花锦缎以及丝绒织品。亚兹德城“商业茂盛,居民制作丝织物名曰耶思的。克尔曼“居民善制骑士军装,如马圈、马鞍、靴刺、剑弓等物,手艺甚巧,皆适于用。妇女善于女红,善为各色刺绣,绣成鸟兽、树花及其他装饰,…其妙不可思议”。[21]
首都帖必利斯城居民以工商为业,“其制作种种金丝织物,方法各别,价高而奇丽”,仅合赞汗廷周围建立的商场,夏季所提供的税额就达300000第纳尔。
被誉为“商业之城”的忽里模子港口在伊朗南部与印度的商业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商人以海舶运载香料、宝石、皮毛、丝绸、金锦、与夫象牙、及其他货物数种,自印度来此,售于他商,转贩世界各地”,因为“此城商业极其繁盛”,竟会被误认为是“国之都城”。[22]
曾经捉襟见肘的国库迅速被金银堆满,年收入从1700万第纳尔迅速增加为2100万。乞合都汗当年发行纸币横征暴敛不能解决的财政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
有了经济基础,文化便自然会繁荣起来。
为尊重知识、学者,合赞汗先后在帖必利斯城修建许多学校、医院、天文台、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设施。史载:“合赞所建筑者,……礼拜堂一所、学校两所、修道院一所、……病院一所、天文台一所、图书馆一所、档案库一所。”[23]
为保证教育不受影响,合赞汗还把大量的土地、果园、商店作为教育基金。宰相拉施特在帖必利斯城的拉施特坊建有供400名学者居住的“学人街”和50人居住的医生街,并召集1000名学生免费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又一个文化之星产生了出来,作为宰相的拉施特的史学巨著《史集》自不用说,被誉为“波斯古典文坛最伟大的人物”的诗人萨迪,被歌德盛赞为“是一艘张满风帆劈波斩浪的大船”,而将自己比喻为“不过是在海涛中上下颠簸的小舟”的大诗人哈菲兹以及文学家哈珠?克尔曼尼都产生于合赞汗的时代。
在当时所有的蒙古汗国中,只有合赞汗进行过如此彻底的改革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后世的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在合赞汗统治下的伊利汗国,堪称蒙古统治的最优秀的典范”。[24]
三十多年后,伊儿汗国的宗主元帝国也有一个年轻的帝王试图进行合赞汗这样彻底的大改革,然而,只在位3年便被臣下杀害,一切也都功亏一匮。
那位帝王便是元英宗硕德八剌,他和合赞汗一样有眼光有魄力有能力,但却没有合赞的心狠手辣。
恶因善果,这可能便是辩证法了。
(十二)三征叙利亚
在与诏令、文牍、预算、书简打交道,并使国家不断走上繁荣的合赞汗,并没有忘记自己是旭烈兀的子孙。
他有责任为祖先争回失去的面子,去取得曾祖旭烈兀和祖父阿八哈所没能取得的胜利。
文治可以获得民心,但统治的稳固还要取决于军心。军心是需要胜利来获取的。
他必须用战争的胜利来证明自己改革的正确,自己并没有把军队变得孱弱。
虽然已经信仰伊斯兰教,虽然在马木留克王朝的眼中,伊儿汗国已经不是“异教之邦”,但领土问题是不能含糊的。
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叔祖父帖古迭儿汗因为信仰伊斯兰教试图和马木留克王朝和好而遭到被推翻的命运。
所以,他必须夺回叙利亚。
1299年,改革已经初见成效,国库充裕,百姓归心。而此时的马木留克王朝却经历了一系列变乱,从1293年到1299年,将领们内战频繁,苏丹更换如同走马灯。
此消彼长,合赞汗认为时机到了。
是年10月,合赞汗召见伊斯兰教长、律士,征询出兵意见。教长和律士们受到可汗这样的礼遇,哪里还会扫兴,纷纷指出出兵必然胜利,可汗英明。
于是,合赞汗迅速集结起九万骑兵,每个骑兵配备五匹战马,另有五千峰骆驼运送军粮。
合赞汗将这支骑兵军分为左中右三路,妹夫忽都鲁沙为统帅,大将木来为先锋,自己率领中军,浩浩荡荡开向叙利亚。
自阿鲁浑汗之后,伊儿汗国军从来没有主动向马木留克王朝开战,被动挨打了十几年,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一路之上,合赞汗下令不得骚扰百姓,凡是用庄稼喂马者处以死刑。原本惊恐不已的叙利亚人惊奇的看着这支与以往大不相同的“蒙古军”,抵抗意志大为丧失。而毫无准备的马木留克王朝没能迅速从埃及本土出兵抵挡,合赞汗的进军极为顺利。
12月合赞汗的中军抵达叙利亚北部最大的城市阿勒颇,守将不战而逃,随即进兵哈马特城,守将开城投降。
12月23日,大军到达细水,为了清洗征尘,合赞汗下令全军扎营,休息一天。
此时,马木留克军2万人在苏丹纳昔尔的率领下已经进入叙利亚,向着细水急行军而来。可因为战事太顺利,伊儿汗国军疏忽了情报侦察,对于敌军动向并不明了,合赞汗也认为敌人军队如此之少不足为虑。
结果,当合赞汗在自己的大帐中刚刚安顿,茶都没喝上一口,马木留克骑兵便呼啸而来。逼近了他的中军。
合赞汗的中军只有九千人,而左右两翼的主力部队距离中军较远,原本的人数优势成了劣势。无奈之下,合赞汗一面亲率中军拼死抵挡住马木留克军的攻势,一面急令左右两翼部队向自己靠拢,包抄敌军。
上午11点左右,双方在歆姆司正式接战,伊儿汗国军左右两翼部队按计划赶到战场,眼看合围将要完成,右翼统帅忽都鲁沙击鼓鸣号,大事张扬,马木留克军以为右翼是合赞汗所在的部队,全军不顾一切的向着右翼猛打猛冲。右翼军的任务是包抄,根本没有立即承受强力打击准备,被一阵猛攻打得晕头转向,顿时溃退下来。
右翼军溃退,不但导致合围的战略意图不能达到,还使得伊儿汗国军全线动摇。从旭烈兀开始,伊儿汗国军屡败于马木留克军,原本就士气不足,现在一翼溃败,军心眼看就要乱了。
在关键时刻,合赞汗亲自提枪上马,身先士卒冲出阵营,组织中路和左翼军队重整阵形压向马木留克军。看到可汗如此英勇,伊儿汗国军的将士们士气高涨,无不奋力向前。
马木留克军人数本就处于劣势,取胜的唯一希望便是击溃敌方一翼导致对方混乱,现在却成了双方的消耗战,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马木留克军彻底失败,众多将领战死,苏丹纳昔尔率残部退回埃及。
看到苏丹败退,歆姆司守将开城投降,合赞汗乘胜兵临大马士革城下。大马士革的守将知道无法固守,献出100万第纳尔希望避免祸乱。合赞汗笑纳赎金,下令:“除持有省令者外,任何将士都不准进入大马士革城”。
1300年1月,合赞汗发布敕令:“本军不许扰害何种阶级人民。不许扰害大马士革城境既叙利亚之地。不许损害居民本身及其家属财产。俾商农及其他各业人等得掳居民者,即处死刑。俾知吾人言出法随,决不宽贷。”[25]
大马士革等地居民见合赞汗施行仁政,便以他的名义进行祈祷,而在伊斯兰教义中,这是臣服的表现。
见叙利亚已经臣服,合赞汗任命多名叙利亚官员管理各地,并命妹夫忽都鲁沙镇守,自己于2月率大军回国。
第一次征战叙利亚获得完胜,合赞汗完成了先辈的遗愿,下一步,他便想整饬军备一举攻入埃及了。
可是,马木留克王朝在叙利亚统治多年,影响根深蒂固,而歆姆司一战又没能彻底摧毁马木留克军主力,合赞汗的轻易退兵给了马木留克苏丹纳昔尔全面反击的机会。他回到埃及后,立即向富商征集军饷,或资巨万,不多时便重整军容杀了个回马枪。
叙利亚的各地官员原本都是马木留克臣属,对合赞汗远达不到彻底心服,见到纳昔尔卷土重来,便又纷纷倒戈反正,4月,忽都鲁沙率领的叙利亚驻军陷入到四面受敌的境地,无奈撤出叙利亚。
不到一百天,伊儿汗国对叙利亚的统治便结束了。
这个消息让合赞汗大为光火,自己兴王者之师,秋毫无犯,又身先士卒才夺来的土地,竟然如此短的时间便失去,叫他如何咽得下这口气?这回,也不需要向教长和律士咨询,9月16日,他派忽都鲁沙率军三万杀回叙利亚,并命令,取得胜利后,不要停军,直接杀进埃及。
马木留克苏丹纳昔尔闻讯,也亲率3万军队来到大马士革,双方大军对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可是,老天偏偏不作美,正在双方打算决战的时候,一口气下了四十一天大雨。这时已经是11月,天气寒冷。大雨中的双方士兵都冻得打摆子,伊儿汗国军的军马骆驼成批冻死,骑兵大多数成了步兵。
谁都没法继续打下去了,双方草草收兵,各回各家。合赞汗第二次征讨叙利亚,无果而终。
见军事一时难有进展,合赞汗打算用自己拿手招数“文服”对手。1301年8月,他派出使者到开罗,向纳昔尔发出“最后通牒”,要他向自己俯首称臣,每年孝敬岁币。
纳昔尔虽然败于合赞汗,但根本不服,见对方竟然提出不平等条约,干脆回敬了一个柳条筐。合赞汗打开一看,原来是打造精良的各种兵器。纳昔尔明白无误的回复:除非彻底打败我,否则我决不会服软。
第三次征伐势不可免,合赞汗隐忍了2年后,1303年3月,再次亲率大军5万直趋叙利亚。
这一回,合赞汗不打算再稳扎稳打,而是决定长驱直入杀进埃及。他明白,无论自己怎么怀柔,只要埃及的马木留克王朝还存在,叙利亚便永远不是自己的。如果能占领埃及,叙利亚成了无根之木,不战可下。
于是,大军进军中,合赞汗四处下发敕令,晓谕叙利亚各地:“兹埃及过于猖獗,故兴兵讨其罪。我军假途西利亚(叙利亚)意不在西利亚人,则君辈应知顺逆,纳款请降。”[26]
叙利亚人都不是傻子,反正无论谁赢,不过是换个主子,于是大多数城市都自保“中立”,听任马木留克军和伊儿汗国军决战。
是年4月,双方在苏法尔草原展开阵势。合赞汗这一次没有亲自出阵,派忽都鲁沙统领全军。
这位忽都鲁沙是合赞汗的妹夫,忠诚不二,但统兵能力却是稀松,歆姆司之战就是因为他差点失败,后来镇守叙利亚又没能完成任务。可合赞汗只看重他的忠诚,仍然委以重任,把大军都交给了他。
忽都鲁沙把军队分为左中右三翼,向马木留克军大举进攻。双方绞杀激烈之时,忽都鲁沙看到敌军右翼有不支迹象,便率中路军支援自己左翼,一举击溃马木留克军右翼防线,斩杀敌将13人,初战告捷。
马木留克苏丹纳昔尔也是久经战阵,虽然局势不利于己,仍然临危不乱,见忽都鲁沙把主力集中于左翼,而右翼空虚,立即指挥全军趁虚而入。忽都鲁沙还没等消化在左翼的胜利,自己的右翼却被击溃。而纳昔尔迅速将军队合拢扩大战果,两面夹击伊儿汗国军。
忽都鲁沙顾此失彼,全军混乱,而他又没有合赞汗挺身而出的勇气,伊儿汗国军抵抗了一阵便全线溃散。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仅被俘的士兵就达一万人,战马两万匹,战死者不计其数。
在后方等待消息的合赞汗听说妹夫战败,这才后悔所用非人,但一切都晚矣。无奈之下,只好撤回本土。
第三次征讨叙利亚以惨败告终。
合赞汗不服气,难道自己苦心经营还不如一个内乱频仍的马木留克?难道自己失去了祖先势如破竹的战力?
回到帖必利斯的合赞汗还想再一次征集部队去和纳昔尔拼命,叙利亚和埃及,他决不愿放弃。
可是,历史是不会人太多机会的,当给予你机会而你没能把握住,那么,机会就要留给别人了。
(十三)守成之君完者都汗
成吉思汗家族的基因似乎排斥长寿,能活到60岁便是难得。如忽必烈能够享有近八旬的年寿足可看作奇迹。
旭烈兀这一支更是明显,从旭烈兀开始,没有一代可汗能够活过50岁。
合赞汗没有如曾祖和祖父那样苦于南征北战,也没有如父亲那样迷恋于食用金丹以求长生,但当他第三次征伐叙利亚回军不久,便迅速病倒了。
1304年5月17日,合赞汗去世,年仅33岁。在位仅九年,他就留下了一切走上轨道的汗国,留下了众多繁荣的城市,肥沃的农田,畅通的商路,丰富的库藏。虽然对外战争失败,他也无愧为“雄主”的称号。
他的弟弟完者都继承汗位,成为伊儿汗国第八位“伊儿汗”。
完者都汗个性不如哥哥坚强,不可能有更多的创建,但维持由合赞汗建立起来的巩固的行政机构还绰绰有余。史学家拉施特仍然被留任为宰相,继续推行合赞汗留下的制度。
在“萧规曹随”中,汗国在持续着繁荣。
有了哥哥留下的基础,完者都汗不用把大量的精力用来整饬积弊,而只要维护好法制便可安心的统治。于是他开始了大张旗鼓的城市建设。
苏丹尼牙城是阿鲁浑汗时期动工建造的工程,后几次停止,合赞汗在位时曾经恢复施工但也没能正式完成。完者都汗秉承父兄志愿,对这座城市进行一步完善,发展为规模庞大的融合中国文化因素并彰显出伊斯兰特色的综合建筑群。成为仅次于京都帖必利斯的伊儿汗国第二大城市,至今仍是伊朗著名的文化古城,旅游胜地。
除此之外,完者都汗还出资兴建多座城市,并修缮旭烈兀在蔑剌哈建造的天文台。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称他“是一位伟大的建设者。”[27]
作为合赞汗的继承者,完者都汗也不能释怀叙利亚的失败以及宿敌马木留克王朝。他再次派使者出访欧洲,和教皇克力门五世、法兰西金发菲利普和英王爱德华一世建立联系,表示希望像他的前辈们那样,与基督教世界的领袖们保持友好关系,并共同对付马木留克王朝。
可是,当年伊儿汗国还是伊斯兰世界敌人的时候尚且不能获得基督教国家的信任,如今已经是“异教徒”关系,哪里还能建立同盟?这次出使,依然毫无结果。
没有盟友,自己也得试试看。1312年完者都汗派遣一支小规模的蒙古军尝试攻掠叙利亚,包围马木留克的边境据点拉希巴堡,城中守军宁死不降。完者都汗最终无功而返。与哥哥的愈挫愈奋不同,完者都汗一次失败后便彻底放弃。从此,蒙古军再也没有越过幼发拉底河,伊儿汗国征服叙利亚和埃及的梦想终成泡影。
完者都汗统治的14年中,战争极少,虽然为了让伊斯兰教进一步发展,加大了对异教徒的迫害。1310年7月1日更是派出王室部队配合库尔德山民们攻陷汗国内最后一个基督徒避难城堡埃尔比勒堡,将在此避难的基督徒全部屠杀。但总体说来国家仍然富足安定,伊朗史学家评论道:“总的说来,完者都是伊朗伊利汗王朝时的一位优秀君王。在他的统治期里,民众生活富足,鲜有横征暴敛情况出现。”[28]
1316年12月16日,完者都汗病逝于自己修建的新都苏丹尼牙城,成为新的短命可汗。他的儿子,年仅12岁的不赛因继承汗位。
幼主登基,两朝宰相拉施特和大将绰班参摄朝政,一个是辅佐两任明君的重臣,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勇将。他们的组合看似非常合适。
君主对于身后事的安排总是想尽量完美,可惜,事情如何发展,却不是他所能控制得了的。
(十四)最后的强者
不赛因汗少年登基,一切国政都委于宰相拉施特。这位已经是两朝宰相的名臣,继续着合赞汗、完者都汗的政策,根本没有看到汗国的政局已经暗流涌动。
拉施特任宰相近二十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合赞汗的改革,完者都汗的守成,很多成就要归功于他。作为学界泰斗,他编纂的《史集》是记述西至英格兰,东至中国的世界历史名著,比欧洲超前五百年。就是以中国的名臣标准衡量他,“三不朽”中他已经具备了“立功”、“立言”两个。
而在“立德”上,拉施特便不那么完美。因为备受两代可汗宠信,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在首都帖必利斯城,有他自己的封地“拉施特区”。这里有30000所房屋(即3万户家庭)、24家商队旅馆、1500家商店、浴室、园圃、磨坊、纺织作坊以及造纸厂、1家染制厂、1家造币厂。在哈马丹城,拉施特还拥有包括属于他自己的1500所房屋的街区。至于田地、庄园等等更难以计数。
一位宰相,为政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还有这么多财产。同僚的妒嫉,可汗的猜忌,便都不可避免。
1318年,仅维持了不到两年的平静,一场政治风暴便席卷了伊儿汗廷,大将绰班联合多名蒙古将军一起控告宰相拉施特曾经密谋下毒杀害完者都汗。
不赛因汗此时也才14岁,根本不能掌握大权,绰班等人的控告只不过是一场挟持可汗的政变。拉施特在毫无准备下被捕,经过审判,被确定“罪证确凿”。是年7月18日,拉施特和自己的幼子一起被腰斩于市。富可敌国的财产被全部充公,众多“拉施特党人”也被罢黜,合赞汗、完者都汗时代众多大臣遭到株连。
拉施特既死,绰班便大权独揽,成为了伊儿汗国实际的统治者。
绰班是一个颇有魄力的人物,虽然和众多权臣一样骄横跋扈,但对于汗廷却也颇为忠心。在他的统治下,一次又一次的内忧外患被弥平,不赛因汗虽然是傀儡,可汗的宝座倒固若金汤。
1322年,绰班自己的儿子,小亚细亚长官帖木儿塔什掀起叛乱,绰班毫不容情,发兵扑灭;
同年,伊儿汗国和马木留克王朝终于签订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间长期的仇恨、敌视、骚扰和攻伐,双方实现了睦邻友好的关系。
1325年,针对屡屡骚扰伊儿汗国西北边境的金帐汗国,绰班发动远征,一直打到捷列克河,金帐汗国大为震恐;
1326年,绰班之子胡赛因在加兹尼附近打败了入侵呼罗珊的察合台汗塔儿麻失里,把他赶回河中,导致这位可汗一年后便被自己的弟弟推翻。
在绰班的东挡西杀中,时光慢慢流逝,不赛因汗长大了。到1327年,这个一直是傀儡的可汗已经23岁了。
23岁的青年会不会再安于做傀儡?不会。
而绰班会不会把权力拱手相让?也不会。
君臣之间的争斗于是不可避免。
1327年,不赛因汗趁绰班领兵在呼罗珊,在一些反对绰班专权的将领支持下,宣布收回政权,自己亲政,并下令逮捕绰班。
绰班任权臣近十年,自然不会轻易就范,立即在呼罗珊掀起反旗,可是,失去了中央控制力的他,落魄的凤凰不如鸡,部下们纷纷叛离不听号令。绰班无奈,只好逃难,最后在赫拉特被地方官处死,指头当作信物送到了不赛因汗的宫廷。
绰班之死,标志着完者都汗留下的政治格局彻底消失,汗国如何继续下去,全要看不赛因汗的了。
虽然不赛因汗被认为“他终身是那些以他名义实施统治而且互相争权夺利的蒙古封建主们的傀儡。”[29]但不能否定的是,在亲政后的8年中,伊儿汗国正是在他的领导下维持了统一。
但是,种种不祥之兆的接连降临,让伊儿汗国屡屡遭到打击。
1318年前后,汗国北方接连遭受蝗灾、大旱灾,所有植物枯焦,各地粮食颗粒无收,动物大批死亡。底牙儿别克儿、两河流域、库尔德斯坦爆发大饥荒,人们纷纷迁徙他乡。
1320年,苏丹尼牙附近天降大雨雹,雨雪交加,造成普遍水灾,庄家歉收,房屋倾塌,损失难以数计。
不赛因汗亲政后,肆虐欧亚大陆的黑死病开始进入伊儿汗国,一座又一座城市因为瘟疫成为死域,甚至连巴格达这样的名城都几乎被黑死病所摧毁。
在中国的观念中,灾变总是预示国家动乱,伊斯兰教教义中,灾变则是真主降于世间的惩罚。无论何种说法,都预示着,伊儿汗国已经走上了末路。
不赛因汗艰难的维持着国家,只要他活着,伊儿汗国边还能存在下去。
但是,家族的遗传终于没能例外,1335年,旭烈兀子孙中最后的强者,不赛因汗去世,年仅31岁。更为糟糕的是,他没有留下子嗣。
该来的一切,终于无可避免的爆发了。
(十五)无可奈何花落去
不赛因汗的死,终于将维系统一的最后一个结解开了。伊儿汗国不可避免的陷入到无休止的动乱之中。
各地的将军们拥兵自重,各自扶持傀儡可汗,互相的功伐无休无止。
到1340年,伊儿汗国彻底分裂。
1340年,原小亚细亚总督哈桑?布朱儿在巴格达宣布独立,建立贾拉尔王朝。据有伊拉克、摩苏尔和迪亚巴克儿。
1342年,原本就处于半独立状态的克尔特人宣布独立,建立克尔特王朝,据有赫拉特和东呼罗珊。
1353年,不赛因汗委任的法尔斯和叶兹德总督穆扎法尔之子穆巴拉勒丁?穆罕默德自称“沙”(即国王),建立了穆札法尔王朝。据有法尔斯、克尔曼和库尔德斯坦,称臣于马木留克王朝。
同年,由起义农民(也有说土匪头子)建立的赛尔别达尔国家在呼罗珊北部建立。
而原本是汗国最高统治者的伊儿汗,却在帖必利斯城中被绰班的后裔控制在掌中,绰班后裔阿什列甫控制了阿塞拜疆,虽然没有自己称王,但政权也被称为“绰班王朝”。
可毕竟伊儿汗还存在,谁也不能否认这个统治了近百年的王朝还没有终结。
它还有最后一段路要走。
在伊儿汗国全面崩溃的同时,与它既是亲戚,又是世仇的金帐汗国却在月即别汗的统治下达到鼎盛。
1340年,月即别汗去世,其子扎尼别即位,面对着扰攘不休的伊儿汗国,扎尼别汗打算继承祖先遗志,拿回一直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阿塞拜疆。
1355年,扎尼别汗亲率大军攻进阿塞拜疆。阿什列甫率军抵抗,但旋即便被击溃,自己也做了俘虏。
金帐汗国军兵临帖必利斯城下,此时在城里王宫中居住的,是阿什列甫拥立的努失儿完汗。这位可汗既没有军队,也没有勇气。面对着强敌压境,他偷偷的离开了王宫,从此不知所终。
扎尼别汗和他的军队开进了帖必利斯城,将阿什列甫的首级悬挂在清真寺门前,宣布对阿塞拜疆的征服。
而他可能并不知道,后世的史学家也将这一举动定为伊儿汗国灭亡的标志。
金帐汗国从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时便与之征战不休,两个兄弟国家谁也不服谁。到最后,伊儿汗国终于彻底失败。旭烈兀汗、阿八哈汗的武功,合赞汗、完者都汗的文治,都如无可奈何的花朵,被雨打风吹去。
但是,金帐汗国在短短两年后,便因为扎尼别汗被杀也陷入了大动乱,从此中衰。后虽有脱脱迷失汗的锐意中兴,却被铁木尔帝国所打断,无奈的退出强国之列。
在此之前的1346年,最后一任名义上的察合台汗合赞算端汗被将军哈扎罕所杀,汗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从此再未统一,沦为二流国家。
再之前的1336年,察合台汗国属地的撒马尔罕以南,渴石城附近的霍加伊尔加村,一个男孩诞生,这便是日后的“成吉思汗第二”——跛子铁木尔。
这位铁木尔推翻西察合台汗国建立了铁木尔帝国,重创金帐汗国,侵扰东察合台汗国。在伊儿汗国废墟上建立的贾拉尔王朝、克尔特王朝、穆札法尔王朝、赛尔别达尔国相继被他所灭亡。伊儿汗国历代可汗梦寐以求的叙利亚也被他纳入版图。三十多年的征服战争,建立了一个首都是撒马尔罕,领土从德里到大马士革,从咸海到波斯湾的大帝国。
然而,以“成吉思汗后裔”自居的铁木尔帝国一世而衰,铁木尔死后,迅速分裂并随之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代之而起的,是最后的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土耳其。这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生存了6个世纪之久,而其最初地崛起,却是源于伊儿汗国内乱不赛因汗放松了对小亚细亚的统治。
伊儿汗国,这个蒙古人所统治的波斯帝国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是浓墨重彩。
[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19-03-03 10:48 AM 更新]
上一篇: 元明鼎革之际蒙古人的去向 下一篇: 阿老丁
文章来自: 新浪ryan博客
引用通告: 查看所有引用 | 我要引用此文章
Tags: 蒙古的波斯帝国——伊儿汗国史话
相关日志: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464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