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

一位妈妈问我:维尼老师,我是一个8岁孩子的母亲,孩子性格很急躁,做什么事情都很快,包括写作业、吃饭等,我总是说慢一点。我举个例子吧:我每一次带他吃饭,只要是他喜欢吃的东西,总是不管不顾,转盘子夹住他喜欢的东西,他说“转一圈东西就没了,我要多夹一点”,弄得我很没有面子,讲了很多次,他总是不听,老师有没有好的办法啊?
    这是一个如何克服性格急躁的问题,进一步是个如何改变性格的问题。
    首先,虽然性格急躁与某些核心思维有关,有一定的共性,但一般说来,所谓的性格急躁是指某些方面、某些时候性格急躁,而不是指所有的时候都急躁。比如,这位妈妈就说:有的时候写作业很认真,不急,有的时候急躁。所以,需要一一分析这些急躁行为的原因,去理解孩子为什么此时着急,然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采取相对的措施,形成新的习惯性思维及新的习惯就行了。而在很多个方面都养成了不急躁的习惯,这个人可能就不算是急躁的性格了——找到问题的原因、机制,再对症采取相应的方法,这是我解决心理问题的主要思路。
一、“外出吃饭着急”的问题
    经过和妈妈的探讨,理解了孩子吃饭着急的原因:们是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爸爸生活很单调,没有亲属,什么好吃都给他吃,所以孩子不知道要谦让。在没有上学前,我们一家去广东玩,吃饭的时候炒了一盘鸡蛋(他爱吃),姥姥夹了一筷子,结果他拿着手打了姥姥一下。
    所以理解这个问题:他外出吃饭很有胃口,又没有要谦让的意识和习惯,这样看到爱吃的菜,不管不顾着急吃就很正常了。所以,妈妈简单地说孩子不要急就不管用了。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孩子自私,孩子的自私并不是那么根深蒂固的,其实大部分就是没有分享的意识和习惯,有了这个意识就好了。
    所以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平常,在合适的机会和他探讨(不是说教啊)这些事儿,八岁的孩子自己会逐渐明白这些分享谦让的道理(认知疗法)。然后,在遇到这样的场合的时候,预先答应他:如果不急,就给予奖励。(行为疗法,此时的强化是需要的,在形成新的行为习惯方面有促进作用),之后对他的表现讲评、探讨,逐渐地,分享的意识会成为他的习惯性思维,他也因自己的美德被赞赏而得到乐趣,会逐渐养成新的行为习惯。
二、写作业着急的问题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孩子有时着急是因为他着急写完了去看书或者去玩儿。这就理解了孩子着急的原因,因为有吸引他的东西,自然可能会着急了。当然,我们不会禁止他看书或玩儿,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孩子对快些写作业的看法(认知)。如果孩子这么想:欲速则不达,如果匆忙写作业,在着急的情况下容易出错,还要回头改,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还潦草。所以,不如从容一些写,反而可能更早地写完。而且,着急写,又能提前多长时间呢?好好写完,没有心思,就可以痛痛快快完了。我觉得八岁的孩子可以明白这些道理,另外家长可以先试着用类似的道理说服自己,如果自己能被真正说服,那孩子也可以(你的道理要真正能让人信服)。
       妈妈有个疑问:我在他写作业的时候,也跟他说要慢慢写,但是效果不好。
    其实,和孩子讲道理,要在平时,要在他情绪好的时候、交心的时候慢慢说,孩子写作业已经开始急躁了,再去劝他不急效果很差——急躁的情绪会自动持续,这是情绪的规律。(参考 轻松了解情绪的奥妙)。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可以在孩子可能会开始着急的时候,告诉他:如果能做到不急,就给予奖励。逐渐地孩子就不急了,和他探讨的思维慢慢就成了习惯性思维,就把问题解决了。
三、我孩子的经验
      我女儿三四岁的时候脾气有些着急,在家里有时急得又蹦又跳地哭。有时一个很小的玩具找不到了,她就很着急,急的要哭了。此时,我会和她说:东西又没有长腿,跑不出咱们家,所以不用急。等你不找的时候可能就找到了。这个新的认知不是马上见到效果,但是说得多了,平常也和她说,也通过几次慢慢找、或者不马上找,以后果然找到了东西的体验,在找不到东西的时候,她逐渐不着急了。
    女儿以前是在多方面都着急的,比如东西忘记带了,东西弄坏了、拼图拼不好了、作业不会做了......所以,这有一些共性,就是孩子把这些事情看得太大了,不得了。以前,我说要读懂孩子,怎么读懂,其中之一就是想想自己是否也会这样,换做我,如果一个事情我觉得不得了,有可能发生损失的时候,我一定是着急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让孩子逐渐体验到这些都没什么,即使这样又怎么了......——这是一个从核心思维改变孩子的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效果最明显。
    所以我遇到她着急的情况,等她平静下来以后,经常和她说:这有什么啊?东西坏就坏了呗,再买就可以了;忘了就忘了,又怎么了?拼不好就拼不好,以后再拼,作业写错了就写错了,有什么啊?......同时,我的态度也是很放松的,让她逐渐体验到很多事情其实是没有那么重要,是没什么的。逐渐地,这些话也成了她的习惯性思维,遇到这些情形她会自己说:没什么,慢慢来。丢就丢了呗,又怎么了.......所以,现在她一般不太急,干什么都比较从容,因为没什么可着急的,急什么啊,那些算什么啊。孩子越早形成这种习惯思维,就会越早形成从容的性格。
       看到事情的真相,不放大事情的后果,学会顺其自然,就不会着急了。
     但是,很多家长则不然,自己其实不是个完美的圣人,但是似乎要求孩子完美,事事要求孩子不能出点差错,所以孩子战战兢兢,会放大很多事情的后果,觉得这些事情不得了,那遇到事情难以从容淡定就是最自然的结果了。
四、我自己的经验
      我以前也不似今天这样从容淡定,有时也是容易着急,也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得到了改变。
      例如,以前我思考事情比较急。分析理解这个行为的原因,是因为我有两个习惯性思维:其一,应该节约时间,快一点,节约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第二,人的思维应该敏捷,(这样才算聪明啊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而核心思维的原因是我二十岁左右时给自己树立了很高的理想和目标,而且一定要达到,为了这个目标,所以我对自己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求自己培养节约时间、思维敏捷的习惯。
    有这样的认知,着急思考的行为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认知直接影响行为)。所以,就会不顾时间、地点、条件都要求自己快速思考,(主观要求不符合客观条件,自然容易出问题哦),这也是导致我容易疲劳、头痛的原因之一。
    找到了原因,就要说服自己改变这个不合理的认知。说实话,这真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因为以前的习惯性思维已经根深蒂固,不是简单一两句话能使自己信服的。其中的过程不细说了。最终,我深信,欲速则不达,只有不着急,从容地思考,不在不合适的环境下思考,从长远来看才是最有效率的。这样,我逐渐在实际思考的过程中说服自己要慢一些,逐渐新的思维成了习惯性思维,也养成了从容思考的习惯,今天,这个新的习惯性思维也根深蒂固了。所以,我从容的习惯也是很牢固的。
 
     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形成习惯,就逐渐改变了性格。
值得中小学生看的书:
 
 
 



[本日志由 admin 于 2013-10-22 11:45 PM 编辑]
文章来自: 本站原创
引用通告地址: http://www.niaochao2008.com/trackback.asp?tbID=1356
Tags: 孩子急躁 改变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323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