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利益与人际关系及人际交际
作者:admin 日期:2014-11-13
文章一:
利益——人际关系之根本
在大千世界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如过往烟云,在我们的记忆中昙花一现,稍纵即逝。而有些人则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员,如:亲朋、好友、同事、邻居、生意合作伙伴、当然,信息社会又平添了许多萍水相逢、素未谋面、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网友、博友之类的网络朋友。于是乎,亲情、友情、人情,甚至到感情、恋情、爱情给人际关系披上了各种耀眼绚丽的外衣,使那些涉世未深、为情所困的痴男怨女们倍受迷惑,深陷感情的漩涡,无法自拔。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4734930100ak9l.html
文章二:
交际是利益的相互交换
你为什么喜欢和你身边的朋友交往?
想一想,或许你会这样告诉自己:
我喜欢和他交往,因为他很有才华,跟他在一起总能启发我的思路!
我喜欢听他说话,太幽默了,每次都让我笑得合不拢嘴,非常开心!
他能给我温暖,虽然他不能在金钱上给我多的帮助,但他能在精神上给我鼓励。
我伤心的时候,他懂得安慰我,听到他的声音,我就不再那么难过了。他能给我安全感。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每当我有困难,他都愿意帮我!
……
有的人,你愿意与他交往,是因为他能给予你你所需要的;而有的人,我们不愿意与他交往,是因为跟他在一起对你“没什么好处”。这种现象可以追溯到我们小时候,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常常提出要求,“最好和成绩好的同学玩!”“别和那些小混混玩在一起!”当我们和那些优秀的,条件不错的朋友交往时,父母会满意,而当我们和那些品行不端、背景复杂的朋友打成一片时常遭到父母的反对。因为父母知道我们会从朋友身上有意无意地得到一些什么。
当我们懂事后,我们的这种需求便更加清晰起来。对我们有帮助,有好处的人,我们当然喜欢与之交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与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这种交换叫作人际交往的互惠原则。尽管你可能觉得把人际交往和需求交换联系在一起,觉得很庸俗,或是亵渎了你与朋友间真挚的情感,但是这种交换的本质却是不能否定的。
我们所说的这种交换,并不是像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一样,只是物质品的交换,同时也包含了非物质品的交换,比如,情感、信息、服务等各方面的交换,也就是我们说的“好处”。
然而,发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交换与发生在市场上的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也就是人们都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希望在交换的过程中得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失。不然,人们就无法保持心理平衡。
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两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一个朋友找另一个朋友借了一笔钱之后就消失了,久久不还,结果这两个朋友的关系渐渐地疏远了,甚至彼此成为敌人。有时候所谓的“好朋友”是经不起考验的。
人们的一切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都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观进行选择的结果。对于那些对于自己来说是值得的,或者得大于失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建立和保持。而对于那些对自己来说,不值得的,或是失大于得的人际关系,人们就倾向于逃避、疏远或者终止。
刘克是个活泼的小伙子,也很喜欢交友。大学毕业后就找了一份机关单位的工作。在工作中,他很佩服那些有能力的同事,而且也希望自己能融入对方的圈子中,但当刘克靠近他们的时候,有些人对他似乎并不太热情,有的甚至对他爱答不理。
起初,他感到困惑。同事之间不是应该相互帮助吗?有一次,偶然间他听到有同事在背后议论他。“刘克对我那么好,估计是想从我这里学到一些东西,关键是他什么都不会啊。对我没任何好处!帮他还不如帮老刘处长的外甥呢!”
“就是!”另一个同事随声附和道。
同事所说的“老刘处长的外甥”跟刘克是同学,毕业后一起进入这个单位。单位只需要一个名额,而这两个年轻人都还处于试用期。试用期过后决定留下哪一个。
刘克听到这些对话后,非常生气。他气愤那些同事们都是些势利的小人。他也明白了,有些人之所以对他不感兴趣,是因为自己还不具备让人感兴趣的能力。
于是,刘克在工作中非常努力,还利用假期参加职业进修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不断创造业绩,很快他受到了领导的器重。
理所当然,试用期结束,他被留了下来,而那个老刘处长的外甥被淘汰了。
至此,以前对他不感兴趣的同事们,渐渐地也开始对他表示好感。甚至还有一些老同事给要给他做媒呢!
时刻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听起来很别扭,但是这个道理不仅真实,而且还很实用。
上面,我们问了你为什么喜欢跟身边的朋友在一起,那么,现在请再想一想,你的朋友为什么喜欢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你给你的朋友提供了什么需求?你用什么来交换朋友给你带来的“好处”。
在他困难的时候,我帮过他!我也愿意帮助他人!
他有钱投资,我有才智创作,所以我们合作成功了,而且非常愉快!
我关心他的生活,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能站在他的一边。
他孤独的时候,我会陪着他,不让他感到孤单!
……
如果这些你从来没有想过的话,那么可以肯定你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如果你只想着别人给了你什么,而从不想自己给予别人什么,那么你一定是个自私的人。
很多20多岁的年轻人都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在家里扮演着“太上皇”的角色。当他们步入社会,很难一下子从这个角色中转变过来,对周围人的关怀和帮助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傲慢、自负,甚至瞧不起条件不如自己的人。由于这种交互原则失去了平衡。久而久之,别人就不愿意与他交往,因而孤立他,甚至讨厌他。
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对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所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所付出的东西交换而来的。交往的这种互惠原则,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必须注意,让别人觉得与我们的交往值得,你身上有某种东西吸引着别人与你交往。
如果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首先想到这一点,而且懂得如何维持交换中的平衡,那么你就不愁没人愿意与你交往。
所以,先不要问别人能为我们做什么?要先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a0ebb0100d89i.html
文章来自: 博客
引用通告地址: http://www.niaochao2008.com/trackback.asp?tbID=1481
Tags: 利益 人际 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