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时间:2009-2-22   

孙耀庭


【摘 要】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学习正在逐渐兴起,但目前国内大规模的移动学习实践较少。本文分析了当前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需求、特点和可行模式,并通过上海电视大学的探索实践,对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移动学习;移动服务;移动学习支持

   著名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博士,在2000年上海电视大学40年校庆“新千年:教育技术与远程教育发展——中外专家学术报告会”上,用远程学习(d-learning)、电子学习(e-learning)、移动学习(m-learning)三个概念,回顾和展望了远程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2004年,在上海电视大学举行的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第18届年会上,基更博士进一步系统地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他指出: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下一代的远程学习将是移动学习[2]。

一、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可行模式

   综合国内外专家观点[3] [4],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学习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获取学习资源、与他人交流、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移动服务是指学校通过无线移动设备向学习者提供的各种学习支持服务。

   1.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基本模式

   目前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基本模式有[5]:

   (1)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服务器之间都可通过短信,实现一定字符的传输。学习者将短信发送到教学服务器进行转发;教师也可将部分教学内容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学习者。这样学习者与教师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完成一定的学习活动。

   (2)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经过电信网关后接入互联网,通过WAP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不仅可以传输文本,还可以传输图像。

   (3)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通过校园无线局域网络,在校园范围内利用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学习,因为在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内的无线上网环境还不具备,所以这只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的移动学习。

   2.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需求与特点

   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正成为开放教育学习者新的需求。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开放教育学生多为在职成人,流动性大、工学矛盾突出。学习者希望进一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移动学习,作为对在线学习等其他学习形式的补充。学校也能进一步完善适应学习者需求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移动服务与移动管理来延伸学校教学服务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特点: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网需覆盖学生所在的全部区域;移动学习终端设备需大众化、普及化,方便灵活、便于携带使用;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平台需具有双向交流功能,便于师生交流;移动学习平台与在线学习平台需有机衔接。

   3.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可行模式

   根据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特点,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准移动学习不适合开放教育。限于通信带宽和终端设备,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目前还不能成为开放教育普遍的移动学习模式,只能在某些具备条件的学习者中试行。移动通信网已基本覆盖各地,移动通信终端设备——手机已基本普及,因而,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

二、上海电视大学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实践

   1.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

   上海电大在实现在线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需求出发,针对学生遍布全市和流动性大的特点,吸取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经验,选择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模式,在全校范围开展大规模的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实践。

   2004年,上海电大与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构建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平台,以短信互动形式实现移动学习和移动学习支持服务。通过平台,学生手机与连接互联网的教学服务器进行信息交换,具有短信(群发)和反馈互动功能,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管理人员与学生、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

   2.移动学习

   包括五大功能:①移动阅读:学生接收简短的教学内容,利用零散的时间移动阅读。例如英语需要持续学习,积少成多,可以按照教学计划将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通过短信发给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文学课程教学中针对年轻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缺乏的现状,将古诗词、名言警句通过短信发送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②移动听力练习:学生利用Mp3进行英语等课程的听力练习。③移动讨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互动讨论。④移动网上课堂:在线网上课堂是上海电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网上课堂教学资源丰富,由于手机带宽的限制,目前利用WAP上网的人数比例不大。今后可以使网络资源移动化,建立移动课堂,让学生通过手机短信触发网上课堂,查看相关内容,实现较大容量的移动学习。⑤移动学习测试: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相应的符合短信形式的测试题(一般为选择题和是非题),学生通过手机进行移动测试并同步收到测试结果和分析,提高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

   3.移动服务

   包括十大功能:①移动导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通过短信预先告知学生教学安排、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②移动答疑:教师通过平台回答学生的提问,进一步可将短信平台与网上课堂的BBS的捆绑,学生可移动查看更多的教师答疑。③通知:通知学生学期注册、领取教材、调课安排、考试安排、领准考证、学校其他活动安排、学校最近有关的规章制度等,通知教师教研活动安排、调课安排、会议通知等,市电大对分校管理人员的会议通知、工作布置等。④提示:节假日调课后上课提醒、网上新增复习资料信息、网上实时教学活动、按时交作业提示等。⑤移动查询:成绩查询(当次考试和历次考试)、网上课堂用户名和密码查询等。⑥移动咨询:学生咨询有关教学教务管理规定等。⑦移动测评:课程教学质量(网上课堂、教研活动、面授辅导、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等)手机投票调查,学校组织的各项评选活动手机投票等。⑧投诉与建议:师生通过手机短信留言,对学校各项工作提出投诉和建议。⑨人文关怀:天气预报免费查询服务,节假日祝贺等。⑩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平台组织专题讨论,发送电大信息报摘要,开学之初群发校长致辞、毕业生留言等,形成移动校园文化。

   4.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实践分析

   2004年9月,上海电视大学在开放教育学院和松江分校进行了“移动校园”构建的试点。截至2007年1月,“移动校园”注册学生人数83,892名,“移动校园”的使用情况:各种通知9,076,927次,学生查询3,120,194次,回复与反馈信息3,403,848次,移动导学4,538,464次,移动答疑3,120,194次,移动讨论2,269,232次,移动英语阅读2,836,540次。

   以“专升本英语Ⅱ(2)”课程为例,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上海电大通过“移动校园”进行每天一条“英语Ⅱ(2)”课程自测练习、答案分析,使学生加深了对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英语移动学习训练,在2006年3月、6月和11月举行的三次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A”统一考试中,上海电大合格率为94.1%、93.3%与94.7%,比“英语Ⅱ(2)”课程中央电大全国统考合格率(2005年1月为78%、2005年7月为80%)有较大的提高。

三、进一步的思考

   1.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优势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自主学习与交流互动;移动通信网覆盖面广,学习终端设备(手机)普及便捷;信息具有互动性、全天候性和实时性特点;移动服务能主动联系告知、提供各种服务;基于移动服务的教学管理具有时效性;移动服务丰富了开放教育校园文化,督促和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缩短了成人学员与学校、教师的距离,具有“亲和力”。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具有目前我国开放教育的特色,提高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与水平。

   2.存在的不足

   因手机界面和信息容量的限制,图片等多媒体信息无法显示;受目前移动通信带宽的限制(上海电大移动学习平台使用2.5G通信技术),学生不能通过手机进行视频点播等大容量移动学习;学生在“移动”中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效率较低;学生在“移动”中只能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片断”学习;只有部分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适合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目前适合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较少。

   上海电大的实践证明: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是在线学习等其他学习形式的补充,是开放教育其他学习支持服务形式的延伸,是体现开放教育特色、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

   3.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1)移动学习平台升级。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平台需使用3G通信技术[6],通过手机进行视频点播、浏览、查询、实时交互;同时需不断开发移动学习传输设施和终端接受设备(如高性能手机、PDA等)和适合移动学习的软件和功能(如建立移动网上课堂等),实现在线网上课堂和移动网上课堂的无缝衔接,提高移动学习的实效。

   (2)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随着移动学习探索的深入,需加强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研究基于目前移动设施的移动学习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981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