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预览模式: 普通 | 列表

鸡血藤


(《纲目拾遗》)

【异名】血风藤(《中药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密花豆、白花油麻藤、香花岩豆藤或亮叶岩豆藤等的藤茎。

【植物形态】①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
攀援灌木。茎无毛。小叶3,阔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7~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脉疏被短硬毛,脉腋间有髯毛。花多数,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花长约10毫米;萼筒状,两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齿5,三角形,上面2齿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药2型,5个大,5个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荚果刀状,长8~10.5厘米,宽2.5~3厘米,被绒毛,有网脉,沿腹缝线增厚,仅顶部有一个种子。
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白花油麻藤
藤本。叶为羽状复叶。窄小叶3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斜形;叶柄无毛,小叶柄有疏长硬毛;托叶卵形,早落。总状花序腋生,长30~38厘米;具花20~30朵;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有稀疏棕色长硬毛;花冠蝶形。灰白色,长7.5~8.5厘米,旗瓣卵状广椭圆形,长约为龙骨瓣的1/2;雄蕊为9+1的两组,花药2型;子房密生锈色短柔毛,花柱丝状。荚果木质,长矩形,长22~40厘米,宽约3厘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两侧有狭翅,种子间有紧缩;种子10余枚,肾形,黑色。花、果期4~9月。
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③香花岩豆藤,又名:山鸡血藤、贯肠血藤、苦藤、猪婆藤、大活血、过山龙、野奶豆。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黄色绒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无毛;小托叶锥形。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萼钟形,密生锈色毛;花蝶形,紫色,长1.2~2厘米;旗瓣椭圆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锈色丝状毛;雄蕊成9+1的两组;雌蕊的子房密被长绒毛。荚果条形,长7~12厘米,宽约2厘米,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扁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岩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④亮叶岩豆藤,又名:血节藤、血藤、血筋藤。
攀援灌木。形态与上种相似,幼枝有平贴丝状细毛,后变光滑。小叶披针形或卵形,长5~8厘米,两面光亮。圆锥花序顶生,长6~10厘米;花长约2厘米;萼钟状,密生绢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绢毛,基部有2个胼胝体状附属物。荚果条状矩圆形,长10~14厘米,有绒毛;种子4~5粒.
生溪边、山谷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

【采集】全年可采,或9~10月采收,截成长约40厘米的段,晒干。

【药材】①密花豆的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直径2~7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脱落处呈红褐色,有明显的纵沟及小形点状皮孔。横切面可见小形的髓,偏向一侧,木质部淡红色,导管呈孔洞状不规则排列,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褐色或黑棕色。二者相间排列呈偏心性半圆形的环。质坚实,难折断,折断面呈不整齐的裂片状。气微,味涩。
产于广西。

②白花袖麻藤的干燥藤茎,呈扁圆柱形,稍弯曲,长约40厘米,长径约4.5厘米,短径约3厘米。表面灰棕色,栓皮剥落处现红棕色,有明显纵沟及横向皮孔,节处微突起,有时具分枝痕。横切面中央有偏心性的小髓(中心性者极罕见),木质部淡红棕色,韧皮部呈赤褐色至棕黑色的圆环,韧皮部外方为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排列的同心半圆环。新鲜时亦褐色的环状部位有鲜红色液汁流出,形如鸡血。液汁干后凝成亮黑色胶丝状斑点。质坚,折断时片裂状。气微,味涩。以条匀、切面有赤褐色层圃、并有渗出物者为佳。
主产于广西。

③香花岩豆藤的干燥藤茎,又名:丰城鸡血藤。呈圆柱形,表面灰褐色,有纵纹。横断面皮部占半径的1/4,密布红棕色胶状斑点,向外渐疏,木质部黄色,导管呈细孔状。质坚实。气微、味微苦涩。以外皮灰褐、内色淡黄、五层圈者为佳。
产江西、福建、云南、四川等地。

④亮叶岩豆藤的干燥藤茎与上种相似。
产广西。

鸡血藤药材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下列几种:
①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产于河南、福建、广东,使用地区较广。参见"大血藤"条。

②豆科植物常绿油麻藤的藤茎。其药材呈圆柱形,直径3~15厘米.表面灰褐色,粗糙,具有纵向的陷沟、横环纹和疣状凸起的皮孔,尚可见瘤状凸起的侧枝痕迹。横切面皮部薄,韧皮部具树脂状分泌物呈棕褐色,本质部灰黄色,导管呈孔洞状,多放射性整齐排列。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呈数层同心性环,髓部细小,射线致密呈放射状。质坚体重,难折断,折断面呈纤维性。气微弱,味涩而微甜。产福建。参见"牛马藤"条。

③豆科植物昆明鸡血藤的藤茎,产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参见"昆明鸡血藤"条。

【化学成分】香花岩豆藤含鸡血藤醇。

【药理作用】①丰城鸡血藤酊剂给大鼠灌胃(40%,0.5毫升/100克)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显著疗效.煎剂或酊剂静脉注射,相当生药0.01~0.4克/公斤时,对..犬的呼吸、血压及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无显著影响。大鼠腹腔注射酊剂(10毫升/公斤)有镇静、催眠作用。犬静脉注射相当生药4.25克/公斤时中毒死亡,用给小鼠注射p32后,测组织的总p32的"相对比放射性"的方法,观察到鸡血藤(品种未载明)煎剂(0.25克/毫升,每日1次,0.5毫升灌胃,共3天),可促进肾脏及子宫的总磷代谢,认为这是鸡血藤增强小鼠肾脏及子宫的能量代谢及合成代谢的反映。此外还能促进小鼠对水及氯化物的排泄。

②密花豆干燥根的煎剂对离体、在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可使..兔及犬的血压下降;对离体兔耳及蟾蜍血管却为收缩作用。

【炮制】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

【性味】苦甘,温。

①《饮片新参》:"苦涩香微甘。"

②《本草正义》:"温。"

③江西《中草药学》:"苦温微甘。"

【归经】《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用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

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

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

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

④《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选方】治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鸡血藤一两。长期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临床应用】治疗闭经
鸡血藤糖浆10~30毫升,日服3次,疗程1~4周。治疗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于服药后7~20天通经。
分类:生活保健 | 固定链接 | 禁止评论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147

葛根的功效

葛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葛根的功效:
  
葛根葛根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渴。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葛根的作用:
1 对平滑肌的作用 
   葛根中的大豆甙元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能够明显收缩平滑肌,被认为是葛根解痉作用的主要成分。 
2 对冠状循环的作用 
   葛根水煎剂、醇浸膏、总黄酮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扩张冠状血管的作用,能使冠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3 对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的作用 
   葛根醇浸膏、大豆甙元和葛根素均有明显的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葛根素还能明显缩短氯彷、肾上腺素诱发的家兔心律失常时间,葛根素能明显缩小心肌梗塞范围,被认为是一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4 对心脏功能和心肌代谢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能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总外周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葛根素还能明显减少缺血引起的心肌乳酸的产生,改善梗塞心肌的代谢。 
5 对血压和外周血管的作用 
   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6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葛根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和5-HT(5-羟色胺)与ADP联合诱导的人和动物的血小板聚集;另外,葛根素还能明显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中5-HT的释放,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7 降血糖的作用 
   葛根素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血糖作用,具有一定的降血糖能力。 
8 对体温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对内毒素致体温升高具有转持久而明显的降温作用,临床上常用于外感发热诸症。 
9 对记忆的影响 
   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能提高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并降低海马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对抗东莨碱所效的大鼠记忆获得性障碍,这说明,葛根具有一定的改善学习记忆的能力。 

Tags: 葛根的功效

分类:生活保健 | 固定链接 | 禁止评论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268

桑枝的功效与作用

桑枝

【桑枝】Sang zhi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嫩枝。全国各地均产。春末夏初采收,去叶,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生用或炒用。

【药性】微苦,平。归肝经。
       
【功效】袪风湿,利关节。
       
【应用】风湿痹证。本品性平,袪风湿而善达四肢经络,通利关节,痹证新久、寒热均可应用,尤宜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普济本事方》单用煎服治风热痹痛,《景岳全书》一味熬膏治筋骨酸痛,四肢麻木。但因单用力弱,多随寒热新久之不同,配伍其他药物。偏寒者,配桂枝、威灵仙等;偏热者,配络石藤、忍冬藤等;偏气血虚者,配黄芪、鸡血藤、当归等。若与柳枝、杉枝、槐枝等配伍外洗,可治风毒攻手足疼痛,皮肤不仁,如桑枝汤(《圣惠方》)。
       此外,本品尚能利水,治水肿;袪风止痒,治白癜风、皮疹瘙痒;生津液,治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桑枝含鞣质,蔗糖,果糖,水苏糖,葡萄糖,麦芽糖,棉子糖,阿拉伯糖,木糖等。近来从桑枝水提物中分得4个多羟基生物碱及2个氨基酸(γ-氨基丁酸和L-天门冬氨酸)。
       2.药理作用:桑枝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提高人体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3.临床研究:对10例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的患者,除给予相应治疗外,加用桑枝每日30g煎服,与用药前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新医药学杂志,1978,10:36);用桑枝颗粒剂(桑枝提取物)每次1袋,每日3次,治疗Ⅱ型糖尿病40例,与西药拜糖平比较疗效相同,但对改善倦怠乏力、口渴不欲饮等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拜糖平。
 
【古籍摘要】
       1.《本草图经》:“《近效方》云:疗遍体风痒干燥,脚气风气,四肢拘挛,上气,眼晕,肺气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轻身,聪明耳目,令人光泽,兼疗口干。”
       2.《本草备要》:“利关节,养津液,行水祛风。”

Tags: 桑枝

分类:生活保健 | 固定链接 | 禁止评论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3461
  • 1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