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飙升,原因何在?

200911月初以来,不论从现货市场上看,还是从期货市场上看,都能观察到国内粮食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   通胀预期不断加强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和10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我国整体经济复苏态势明显,特别是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不断回升(11月份公布的10CPI 月度数据为-0.5%,),其转正指日可待。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担心明年我国会出现通货膨胀,而农林牧渔板块的股票和农产品期货便受到投资者的追捧。现货市场上,不少贸易商也开始加紧采购,博弈未来市场。进而推高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

 

 

二、   加工企业需求恢复

 

2009年前三个季度,因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和酒精等终端产品需求不旺,国内大豆和玉米等粮食加工企业和饲料企业开工率较低。进入四季度,经济回暖较为明显,终端产品的销售情况有所好转,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有所上升;同时,猪肉消费开始回暖,其价格也逐步攀升,带动饲料用粮总量上涨。需求量的增大促使粮食价格出现上涨。

 

 

三、   临储政策提供支撑

 

200910月份,市场就开始焦急等待今年的临储政策出台。不少现货商和投机者开始看多粮食价格。特别是进入11月,临储政策出台在即,市场一致认为临储收购价不会低于去年。果不其然,以大豆为例,3740/吨的收购价高出去年收购价40元。同时,此次国家引入中粮等加工企业参与大豆收购,并给予160/吨的补贴(当大豆价格在3740-3940之间时);鼓励主销区企业进入东北采购玉米,并给予70/吨的补贴。这些政策都直接推高了粮食价格。

 

 

四、   雪灾推动粮价飙升

 

200911月初开始,我国河南等中部地区、辽宁等北部地区纷纷出现暴雪,最后在部分地区酿成“百年一遇”的雪灾。雪灾导致粮食流通出现停滞状态,主产区粮食未能及时运输到广东等粮食主销区,而广东等主销区的粮食库存不足(特别是玉米等)。致使广东等主销区粮食供给出现紧张趋势,粮食价格开始快速上涨。主销区粮价的上涨又进一步推高主产区粮价,从而导致全国粮价出现阶段性飙升。

 

 

五、   年关将至需求升温

 

随着年关将至,酒精、白糖、食用油等各种终端产品的消费开始升温,进而引发贸易商和加工商等积极采购玉米等原粮。集中采购推高了粮食价格,同时又增强了农民的惜售心理,进一步推高粮价。

 

 

六、   减产预期推高粮价

 

虽然我国粮食总产量有望出现6连增,但是上半年河南等小麦主产区遭遇旱情,而8月份东北四省区(玉米、大豆主产区)也遭受干旱侵袭。从USDA和国家粮油中心的报告来看,玉米等农产品出现减产已成必然。同时,由于广西地区三季度遭遇旱情,原料蔗比上榨季减少236万吨,市场担忧今年白糖供给情况。在国内市场上,这些农产品的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一旦出现减产,供应情况更加严峻,容易导致市场出现担忧和抢购现象,推高价格;同时,期货市场上的投机者也借机加以炒作,导致期货价格攀升,进而影响现货价格的走势。

 

 

七、   美元贬值的附带效果

 

11月初到12月初,美元指数不断下跌,其对欧元等一揽子货币贬值不断。由于国际粮价是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美元的贬值必然导致国际粮价和CBOT期货价格的上涨,而国际市场和CBOT都对我国国内粮食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同时,由于我国RMB兑换美元的汇率最近一直稳定在6.83左右,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过程中,央行为了促进国内经济发展,要维持固定汇率,只能让RMB对一揽子物品出现贬值。这也会推高粮食价格。

 

 

    没有无缘无故的行情,此次粮价的上涨,就是以上几个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2518
 
扫码领红包!领到大红包的小伙伴赶紧使用哦!